“細節決定成敗,小事決定發展,認真決定成功。各級領導骨干工作中只有注意細節,才能提高工作質量、服務質量、產品質量。要鋪下身子從小事上抓管理,從細節上抓管理,從一句話上抓管理,從一點一滴上抓管理,認認真真抓好每一個管理細節,使整個管理沒有死角。而且要把細節管理和嚴格處罰相結合。不嚴,就沒有細;不嚴,細就流于了形式。”
——汪 海
.jpg)
一、汪海語錄
(一)抓好細節的重大意義
☆ 細節決定勝敗、小事決定發展、認真決定成功
☆領導骨干工作中只有注意細節,才能提高工作質量、服務質量、產品質量。
嚴是決心,高是志氣,細是責任心
(二)精細化經營和管理的要求
☆ 從字面上看,“精”是指精益求精,是做專做精、做大做強的目標和標準;“細”是指細分細化,是抓細節、抓小事、抓具體人、抓具體事、認真扎實的責任心和作風;“化”是指多元化,是適應多元化經營的文化和機制。
☆ 所謂精細化經營,就是要改變原來初級階段的粗放型經營模式,做到分市場、分渠道、分系列、分規格、分價位、分商標、分包裝操作,用細分細化、精細化操作實現做精做專、做大做強的目標;就是要抓細節、抓小事、抓具體人、抓具體事,樹立認真扎實的作風和執行力;就是要通過創新經營、多元化經營,徹底扭轉“五老”的經營方法,提高我們掌握市場、操作市場、駕馭市場的能力。
(三)怎樣抓好細節
☆ 各行各業必須在小事、細節上下功夫,用高標準把產品做專做精、做出特色。
用嚴高細的標準落實工作,用數據對比的方法驗證工作,用案例解剖的方法提高工作
☆ “精細化”經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需要各級領導先提高、先到位,撲下身子做樣子,抓小事、抓細節,抓好經營的重點和難點,抓好每一個具體人、每一件具體事、每一個具體品種。
☆要注重細節管理,要撲下身子從小事上抓管理,從細節上抓管理,從一句話上抓管理,從一點一滴上抓管理,認認真真抓好每一個管理細節,使整個管理沒有死角。而且要把細節管理和嚴格處罰相結合,每一個管理細節的要求,都有考核處罰的規定,誰違反了,都要進行處罰,通過嚴罰落實了細節管理。細抓和嚴罰是相輔相成的,不嚴,就沒有細;不嚴,細就流于了形式。
☆ 零排放、零漏點、零污染、零故障、領導檢查零不忘
二、做法與效果
(一)主要做法
1、深化體制和機制改革
深化體制和機制改革,落實內部承包股份制,最大限度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
2、抓好企業管理的“牛鼻子”
抓好企業管理的“牛鼻子”——資金管理和成本管理。
3、抓好精細化經營與管理
抓好精細化經營與管理,徹底扭轉老的經營方法,杜絕“跑、冒、滴、漏”。
4、抓好節能、減排、增效
抓好節能、減排、增效,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營造綠色和諧企業。
5、抓好細節管理
抓好細節管理,“干毛巾擰出水,針尖上削出鐵”。
(二)主要效果
1、實現了用最少的投入,產出最大的效益
實現了從靜態的滯后的算賬到動態的財務管理的轉變,用最少的投入,產出最大的效益。
2、走出了利國、利民、利己的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之路
打造了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企業,走出了利國、利民、利己的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之路。
3、建設“資源節約型企業”已成為企業的重要發展目標
通過打一場商戰中全員創新的人民戰爭,不斷創新,改造舊設備,改變生產中“大馬拉小車”的現象,解決老設備浪費能源的問題,“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資源節約型企業”已成為雙星的重要發展目標。
4、通過對老設備、老工藝進行改造創新,使老企業煥發出新活力
作為一個有著90年歷史的老企業,沒有固守傳統觀念,而是大膽地對老設備、老工藝進行改造、創新,產品、技術優化升級,有力地推動了雙星輪胎、機械等產品向緊密適應節能和環保要求的高端市場邁進,使老企業煥發出了新活力。
5、徹底解決了跑、冒、滴、漏的老大難問題
例如熱電廠,原來跑、冒、滴、漏問題非常嚴重,通過動真格,抓細節,實現了無泄漏、零排放,年回收外排乏汽近11噸,節約除鹽水費用97000余元,并且每年可節約取暖費用35萬元,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6、通過“揀芝麻”和“抱西瓜”,節約降耗已成為員工的習慣和行動
通過“揀芝麻”和“抱西瓜”, “節水、節煤、節油、節電”,在雙星已不是一句口號,而已深入到每名職工心中,并成為自覺行為。2010年,水、煤、油、電就節約降耗效果顯著,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為雙星在原材料價格暴漲情況下,開拓國內、國際大市場增添了巨大優勢。
三、典型實例
(一)抓細節,降成本
稱重工作要從細節抓起,從不起眼、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地方下功夫。細到一根針、一根線、一克膠都要稱,原來以長度為標準進行考核計量的,也要用重量考核計量,做到既考核長度,又考核重量,原來用點數計量的,也要用重量考核計量,做到用重量來考核計算數量。像海江公司,縫線以前是從刮布案子量長度,現在是通過稱重計算出每米縫線的重量,直接算出了整個線的長度,原布監管以前是跑碼計量與實驗室測試,現在直接進行稱重,不僅準確度大大提高,而且可以查出整個布的內在質量,提高了整體管理水平。再比如,他們通過對鞋眼的稱重,精確得出了每公斤鞋眼的標準重量和標準數量,就發現了每公斤不同品牌的鞋眼在重量相同、規格相同、價格相同的情況下,卻出現數量的偏差,最多的相差897個,而這897個就可以多做44雙鞋,通過稱重鞋眼以來,節約了66公斤鞋眼,節約資金2000多元,解決了過去原材料供應商鉆空子的問題,降低了生產成本。
(二)為了“一張紙”,總裁親批示
“一張紙”在絕大多數人的價值天平上,分量是微乎其微;在一個大型企業價值體系中,更是微不足道。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隨意地浪費一張紙的現象比比皆是,很多人對這種現象也熟視無睹,認為此乃小事,不值得一提。但是,雙星集團總裁汪海恰恰為了“一張紙”,親自作批示,并把它當作一個嚴重的事情來看待,這不能不令人深思。
汪海對下屬一個公司負責人用一張紙簽一個名的現象嚴肅地作了這樣批示:“你們按照我的要求提出省錢文化,今天你給我匯報的最后一頁什么內容都沒有,簽了個名用了一張紙,這和你講的、做的比一下差的太大,參考。” 該負責人看到批示后,自覺不對,主動免了自己一個月的獎金。
知名企業總裁就“一張紙”作出如此嚴肅的批示,在一些人眼里,這未免是“小題大做”。但如果審視一下汪海作這種批示下的企業具體情況和社會背景,我們就會發現他這種做法不僅是恰當的、合適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國家號召建設節約型社會,要求整個社會厲行節約,絕大多數企業也開始制定節約計劃。但有一個事實,在執行節約計劃時往往出現一些說的和做的完全相反的事情,尤其是在一些小事情上往往自覺不自覺地被人忽略。雙星集團一貫大力倡導節約精神、倡導省錢文化。在這種情況下,這位公司的負責人在向集團領導作書面匯報時,卻毫無必要地用一頁紙簽了個名。顯然,這種做法與公司提倡的精神和文化自相矛盾,就像一些人在自己制作假冒偽劣產品的同時大罵偽劣產品坑人一樣,充滿了喜劇般的諷刺效果。 如果不是以就事論事的方式而是利用由此及彼的方式思考這件事情,可以說汪海這種做法實際上指向了一些企業長期存在的兩個不良毛病:負責人說一套做一套的毛病;工作不是細致入微而是粗枝大葉的毛病。
在企業中,一些掌握權力的管理人員經常出現說一套做一套的現象,在工作上實行雙重標準:對下屬嚴格要求,對自己卻隨隨便便;要求別人嚴格遵守規則,自己卻超越規則之外;不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而是嚴于律人、寬以待己。這種作風危害甚大,它不僅破壞了管理層的威信,還損害了管理層的形象。久而久之,各種措施都難以有效貫徹,最終只能是紙上談兵。
汪海所以針對浪費“一張紙”的現象作批示,正是為了校正這種不良習氣。企業制定的規則不僅僅普通員工要遵守,掌握一定權力的各級負責人更要帶頭嚴格執行。這樣做,有利于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同時,也免去了普通人群違反規則的借口。汪海要求從節約“一張紙”做起,使所倡導的理念同細節行為達到完美的一致,克服說一套做一套的不良作風,有利于企業整個規則的落實到位。
總之,汪海認真地對待“一張紙”的使用問題,這體現了他追求細節、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理念,體現了所說與所做嚴格一致的雙星文化。這種細微之處見精神的風格值得大力提倡。
(三)九十七根針的故事
有一次,汪海陪同客戶參觀一工廠,當走到一名保管員面前時,汪海隨手拿起了一包針問:“這包針還剩下多少根?”保管員回答:“原裝百根,領走了3根,應該剩下九十七根”。汪海又說:“那么你給我數數看”。保管員不慌不忙地數起來,1根、2根、3根……一根不少,一根也不多,正好97根,讓在場的客戶目瞪口呆。
汪海認為,管理是企業的硬功夫,小到一根針,大到生產車間,都應該堅持嚴、高、細。不從小事抓起,大事也就管不好。
管理僅靠嚴還不行,還要講管理的科學化。一雙鞋從原材料入廠到最后出廠,要經過200多道工序,中途出現問題或投放到市場上后再發現問題怎么辦?這個難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世界制鞋業。但雙星人發明的一張小小的數字跟蹤卡,竟將這個世界難題輕而易舉地解決了。所以,雙星的鞋子不管賣到哪里,只要是有質量問題的回廠準能查出責任者。現在雙星通過在各生產工序設控制點,將數字輸入電腦,做到了“一單一算、分段核算,當天出成本”,真正實現了企業一條龍管理。
雙星還提出按國際名牌的質量標準衡量、要求和檢驗自己,并為此建立了一整套的質量監督保證體系,對產品質量也是超標準考核,超水平檢驗,并在國內鞋業首家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標準認證,取得了產品通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四)盤子上貼工號想到的
在雙星機械總公司餐廳吃飯的客戶,常常會看到每個盤子上都貼有一個小小的、帶有廚師編號的紙條,使人感到新鮮。該公司領導介紹說,這樣哪道菜是哪個廚師做的就有數了,客戶可以提意見。據說,一位客戶就憑這點,連車間也沒進就簽下了訂單。他說,管理能細到這種地步,還不叫人放心嗎?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企業要贏得市場,就要從細節入手,提高產品質量。但在日常管理中,有些企業常常自覺不自覺地忽視了細節。其實,應該科學地、辯證地看待細節同整體、同大事、同戰略決策的關系。不要只看到其細小、微不足道的一面,更要看到種種大事都依細節而存在。任何整體都是由具體的小事構成的,任何戰略決策都是對種種情況分析研究的結果。在高科技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飛速發展的形勢下,伴隨著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和專業化程度的越來越高,一個要求精細化管理的時代已經到來。細節成為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有力表現形式。如何處理好細節,從企業領導方面看,是領導能力與水平的藝術體現;從企業作風上看,是企業認真負責精神的體現;從企業發展上看,是企業實現目標的途徑。強勢企業都是在細節的比拼上下了大功夫的。雙星機械總公司員工原先也是敲敲打打,認為“干鐵匠活的”從來都是這個干法,產品經常出現問題,銷售不好,汪海總裁便向他們提出了"硬機械,細管理"的精細化管理要求,使員工變得仔細認真,一絲不茍了,產品在市場上逐步有了好口碑,銷售變得紅紅火火。
注意細節,在每一個細節上下足功夫,才能全面提高市場競爭力,保證企業基業長青。
四、專家點評
眾所周知,在近幾年國內的圖書市場上,曾經流行過兩本觀點針鋒相對的書:
一本是《細節決定成敗》。本書作者以大量案例論述了“細節”在管理中的重要性。這本書意在提示企業乃至社會各界:精細化管理時代已經到來。蕓蕓眾生能做大事的人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還是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于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中國絕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絕決不缺少各類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
另一本是《戰略決定成敗》。 本書作者針鋒相對地指出:“細節不一定決定成敗,戰略才真正決定成敗。沒有戰略何談細節,戰略正確才有細節的正確,有戰略就有計劃,有計劃就能決定做事的成與敗。”
那么,對一個企業來講,到底什么決定成敗呢?
眾多企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都證明,一個企業要想取得成功,既需要正確的戰略,也需要扎實的細節,二者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但是,二者的重要作用分別體現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應該根據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來強調各自的重要作用。
在制定戰略階段,戰略就決定成敗。在這個階段,中心任務就是為企業制定一個科學、創新、正確、可行的發展戰略,所以就要突出強調戰略,而不要過早地強調細節。因為,如果戰略錯了,再好的細節不僅毫無價值,而且還會造成巨大的浪費,甚至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但是,在執行戰略階段,細節就決定成敗。在這個階段,中心任務就是將企業的正確戰略付諸實施,執行到位,落實到位,所以就要突出強調做好細節。因為,“戰略再好,如果得不到有力執行的話,也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如果無法將想法變為現實的話,再宏偉的理念也是無濟于事的。如果不能夠得到切實的執行,突破性的思維將只是胡思亂想,再多的學習也無法帶來實際的價值,人們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所謂革命性的變革也最終只能落得胎死腹中。”
所以,正確的觀點應該是:企業要想獲得成功,首先必須制定好戰略,接著要認真做好細節,并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