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热门无码,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亚洲 小说 欧美 另类 激情,综合中文字幕在线

汪海三十年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錄

作者序·我與汪海

 

200311月中旬,北方已寒冬料峭,白雪皚皚,地處南國的杭州西湖仍然陽光明媚,氣候宜人。

這一天,本來是平常的日子,可由于汪海等十位企業界風云人物的到來,給西湖的美景增添了新的看點。十位昔日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相聚西湖岸邊,這是他們歷經15年沉浮之后第一次集體大聚會。

他們執手相望,人還是原來的人,不同的是少了一點激昂,多了一份滄桑;他們含淚相問,少了一點豪氣,多了幾許悲壯。回首1988年,20位企業家英姿勃勃匯聚中南海時,陣容齊整、意氣風發,十幾年時光過去, 20位企業家中,病的病,退的退,死的死,逃的逃,抓的抓……來參加本次聚會的只有十個人,而一直留在國企并且至今仍然擔任企業領導者的卻只有汪海一人。

在中國的企業界,像汪海這樣老資格的企業家可謂少之又少,作為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的一員,今天仍然活躍在國有企業領導的舞臺上。只有汪海一人,為什么他能夠始終屹立潮頭呢?這正是我為何要研究汪海,探尋汪海如何成功之路的緣由。

汪海以張揚的個性,紅紅火火的心態,不服輸的精神,把雙星從單一的制鞋企業發展成集鞋業、輪胎、機械、服裝、熱電等五大支柱產業以及包括繡品、印刷三產配套在內的特大型企業集團,他的成功為中國改革開放平添了濃重的一筆,他的成功為當代管理者提供了異常豐富多彩的管理真經。

有人說,汪海執掌雙星30年,這期間多少企業家倒臺了,多少企業易主了,可他仍然“穩坐釣魚臺”,他是福星高照的企業家;也有人說,汪海是百戰百勝的市場將軍,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成功的后面,歷經了多少百折不撓甚至于暗殺;也有人夸贊汪海,是一個在中國土地上不多見的長壽總裁,但很少有人知道,一個人在一個領導崗位上工作30年不被打下臺,會有多難,多苦……

汪海,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企業家?

這讓我想起與汪海相識時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那是十余年前的一個夏日。我第一次到雙星集團采訪,見到了頗有爭議的“市場將軍”汪海,并留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站在雙星總部的大門口,有種異樣的感覺,為什么說是異樣的感覺呢?因為大抵中國的工廠、機關和商店大門口,無不以吉祥物如石獅子、麒麟把門,而雙星的門口卻用兩只貓!不僅如此,這貓還挺怪的,左邊一只是正在抓老鼠的黑貓,右邊一只是漂亮的、不抓老鼠的白貓。兩只貓兒神態各異,一只表情專注,一只體態優雅。塑像底座上鐫刻著這樣兩句話:“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不管說三道四,雙星發展是硬道理”。

我采訪過大企業無數,可從來沒有見過如此“裝扮”廠門口的;我采訪過老板也無數,但像汪海這般能出此怪招,以奇妙的理論治理企業的亦不多見。因為雙星的“黑貓白貓”論,絕不亞于哈佛商學院案例中的“鯰魚效應”。

走進“雙星”嶗山度假村,抬眼的一瞬,便是那幾幢獨立成景的漂亮小樓便 映入眼簾,它們或依山而建,或順坡而生,有的頂白身藍,有的身黃頂紅,錯落中,建筑美與色彩美交相輝映,讓人感嘆設計者獨到的創意與審美。

仔細環視這些建筑,每一幢建筑風格和用色都獨具匠心——說不好它是屬于哪一個國家的建筑;既有傳統的中國式建筑風格,又有西洋建筑的元素,還涵蓋了企業文化元素,無疑屬于中西合璧的產物。能設計出如此優美的建筑,這位設計者一定是位設計大師。

“小樓都是汪總裁親自設計的。”司機的話讓我吃驚,汪海居然在建筑方面有如此高的造詣?

   “所以人家都說我們總裁是山東怪杰,嶗山奇人。”

雖未與汪海謀面,但我已經隱約感受到他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大智慧。他用“干好產品質量是最大的行善積德”來管理職工,又以“不孝敬父母,不具備善良之心的人,就不是雙星的好職工”來激勵職工,他深諳商家之道,明白最適合自己的企業的管理之道才是最好的管理,故其招數之怪,怪得幾乎難以想象;思維之奇,奇得讓人拍案稱絕。

汪海是怎樣的一個怪杰?奇人?

雙星副總生錫順給我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1992年雙星到美國召開新聞發布會,一位美國記者問汪海,大家都稱你是中國鞋王,你現在穿的皮鞋是雙星鞋?

汪海先是一怔,然后哈哈大笑說:“感謝你給我提供了這個宣傳雙星的機會。我也知道在公共場合脫鞋是不文明不禮貌的,但是,如果我不回答這位記者的問題同樣是不禮貌的。”說著,汪海將腳上的皮鞋脫下來高高地舉了起來,指著鞋上的商標說:“DOUBLESTAR,雙星”。頓時,閃光燈亮成一片。

第二天,紐約的一些報紙刊登了汪海舉鞋子的照片。有一位記者風趣地寫道:在我的記憶里,只有兩個人敢在美國人面前脫鞋子,一個是前蘇聯的首腦赫魯曉夫,當年他在聯合國脫下鞋子敲桌子,顯示超級大國的威風。第二個就是來自中國的鞋王汪海,他是微笑著脫下鞋子向美國市場進軍的。

正是這個故事打動了我,讓我迫切想見到這位能在美國揚眉吐氣的“市場將軍”。

在一間會客廳里,我與汪總終于見面了。滿身彌漫著山東大漢味道的汪海,身高體闊,笑聲朗朗,一頂標志性的紅色帽子下是質樸而親切的笑臉,除了那對特有的酒窩外,便是一雙充滿睿智的、總是笑瞇瞇的眼睛。

“作家當中有我許多朋友,幾年前我在北京特地召開了個作家們的座談會,王蒙、劉心武、張潔、蔣子龍、陳荒煤、馮牧等人都參加了,當時我就說,企業要為文化服務,為作家們服務,而作家們也應該為企業多寫出好作品,為企業服好務,才算是雙蠃。作家們開始還不大明白,企業家與作家聯手,對企業、作家、社會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一個企業家只會掙錢,就是個低級企業家;而一個即會掙錢又懂文化的企業家才是偉大的企業家,才有希望把他的企業帶到世界大舞臺上爭名次。所以我率先搞了個‘走向世界雙星文學獎’,為的就是企業與作家們珠聯璧合,共同為民服務,因為作家是一顆星,企業是一顆星,合起來就是燦爛的雙星呀。”

汪海的談話水平在企業家中是一流的,他會在幾分鐘之內就把你的思維與視線都集中到他身上,因為他的談話充滿機智與思辨色彩,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陣陣慷慨激昂的述說,一句句汪式語錄……讓你聽得著迷,感到痛快。

就這樣,我們聊起了文化,聊起了企業的經營之道;他無愧于“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家”的稱號,當許多人還不知道文化與企業“聯姻”是怎么一回事的時候,汪海已是勝果初嘗了。

他說:“今天咱們談得很投機,也讓我對作家有了新的認識。你是‘作協’的,我是‘做鞋’的,只要‘作協’和‘做鞋’的能夠“協”到一塊,準能雙贏呀……”

那晚,汪海興致極高。也就是那晚,他盛邀我為雙星寫書。

當時我沒有承諾他什么,說心里話,因為在中國,每天都有幾十家企業倒下去,雖然也會有幾十家近百家的企業誕生。汪海在總裁的位子能坐多久?雙星會不會成為流星?這是我暗自擔心的問題,也是所有中國企業家都面臨的一個難題。

正是因了這樣的想法,我跟蹤了雙星10年,采訪了汪海10年,這10年間,最讓我感動的,不是汪海的官位坐得有多穩,雙星規模有多大,汪海的身價有多高,而是他始終不渝地堅持民族品牌的精神和不屈不撓地帶領雙星人走向世界的民族氣概。

于是,我拿起了筆,為這位30年不倒的山東怪杰,嶗山奇人,記錄下他的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