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热门无码,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亚洲 小说 欧美 另类 激情,综合中文字幕在线

汪海三十年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錄

尾聲 “中國輪胎業國企重組第一案”完美定音

 

2007年秋,耗時一年有余的《汪海三十年》一書終于脫稿,恰在此時,生錫順副總經理興奮地告訴我,雙星正式收購東風輪胎了,希望我再到東風采訪。

這是個喜訊,符合收獲的季節。自2005317日始,東風輪胎這家著名的汽車輪胎配套企業,終于脫下穿了近兩年半之久的“托管”外衣,正式加入青島雙星集團。汪海呀汪海,從6年前正式涉足輪胎制造開始,不斷推動青島雙星從“為人做鞋”向“為車做‘鞋”’轉型,此番激活東風輪胎,無論是對其自身還是對整個輪胎行業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而汪海將輪胎業做大做強的夢想正在進一步變成現實。

2007106日,我再次來到湖北十堰市,依舊入住東風賓館,樓前那幅紅彤彤的大標語異常奪目:’熱烈歡迎雙星集團正式收購東風輪胎!

站在這醒目的大標語下,我不禁想起了2005317日那個讓人難忘的場景。當汪海及30多名記者來到這座城市洽談托管東風事宜時,等待大家的不是熱情和歡迎,而是“雙星滾回去”"刺眼標語和怒吼之聲。

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雙星東風的變化應該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來到雙星東風輪胎的廠區,已是晚上近10點鐘了,工廠里依然燈火通明,工人們在車間里按部就班地完成一道道工序。我問一位正在忙碌的工人,這些輪胎將送到哪里?小伙子告訴我,在完成最后檢驗之后,這些輪胎將被銷往中國的大西南和美國。 

返回賓館,我陷入了沉思。“中國輪胎業國企重組第一案”完美劃上了句號,是業界人士和東風員工在兩年之前沒有預料到的結局。這讓我想起2005年那晚與汪海的夜談。

“東風人抵制得如此厲害,你還想托管嗎?”當我問汪海的時候,我幾乎不敢看他的眼睛,因為賓館外的反對聲還沒有完全退去。

“激活東風是雙星集團戰略棋局中的重要一步。”汪海的氣魄和他的膽略讓我暗自佩服。“打仗要有根據地,商戰同樣如此。中國輪胎行業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只有青島這一個生產基地肯定不行。收購東風輪胎是雙星輪胎向規?;?、集約化方向發展,應對國際化競爭的必然選擇,因為跨國輪胎公司正在逐漸減少在發達國家的投資,并將投資轉到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異、韓泰等在全球排名前十位的跨國輪胎企業已有9家進中國設廠,其中普利司通有4家,米其林有2家,甚至唯一未進入的德國大陸公司近日也宣布準備投資2億歐元在中國建廠。都喊‘狼來了’怎么辦?還是那句話:我是老虎我怕誰?!”

汪海稍作停頓后說:“從地理位置上看,東風所在的十堰市偏于湖北西北一隅,與湖北省省會武漢相距約500公里,交通優勢似乎并不明顯,但其處于鄂、豫、陜、渝四省市交匯之地,居中而接西,與東部的青島能形成呼應之勢。從雙星的規劃中看,我們將在5年之內把雙星東風建成中部最大的半鋼子午胎生產企業,主要生產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半鋼胎和全鋼胎;而青島雙星輪胎公司將主要生產全鋼輪胎,供應海外市場;雙星中原輪胎公司則主要生產農用輕卡胎,供應農村市場。這樣,雙星輪胎總公司所屬的青島雙星輪胎公司、雙星東風輪胎、雙星中原輪胎三大生產基地將具備年產1200萬套的規模,在全球輪胎制造業中排名可達到前30位。”

 我接著汪海的話說:“如此一來,雙星實現了主業轉型,今后將主要發展輪胎及與輪胎相關聯的產業?這個前景規劃很有氣派。”

    “但情況要比原來預料得差很多。”汪海換了深沉的語氣說,“開始我以為把這里的設備修一下就可以投入生產了,昨天我到廠里轉了轉,發現那些模具都不能用了,甚至設計蒸發量35噸的鍋爐點活后實際蒸發量只有18噸。你說可笑不可笑?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樣管理這個企業的。”

“不僅如此呀,”汪海面色凝重,“設備問題好處理,但目前當務之急是處理這幾亂。”

“哪幾亂?”

汪海數著手指說:“人員思想亂,市場經營亂,現場管理亂,廠區廠貌亂。這還不算,公司4000余員工中大大小小的管理人員竟有3000多人!這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如此多的問題,汪總將用何種方法治理好東風?”

“我喜歡挑戰。也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把東風治理好。辦法還是老辦法,用理念,用雙星文化管理。東風的職工習慣了原企業計劃經濟時期粗放式管理,他們的思想觀念依然沿襲著幾十年老國企的舊觀念、舊模式、舊方法、舊標準、舊作風,沒有市場競爭、企業文化、創造名牌等意識。現在外部個別既得利益者對雙星托管原東風也是議論的多,不服的多,觀望的多,詆毀誹謗的多。沒有關系,企業文化理念的管理是雙星政治工作的綱,作為企業最頂尖的管理,用文化理念去教育人、改造人、管理人、團結人,我相信會徹底扭轉這種舊思想、舊觀念的。”

“明天我要給他們講一次話,”汪海若有所思地說,“現在東風員工對雙星有些誤解,我要告訴雙星東風人,要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自己完善自己,自己激勵自己,自己救自己。告訴他們創名牌就是最好的愛國,就是愛廠,就是愛崗,一旦他們思想觀念變化了,就會完成與雙星市場企業文化理念的接軌,與雙星文化接軌之時,就是東風巨變之日。”

說到這兒,汪海停頓了一下:  “我敢斷定,不出3年,東風一定會扭虧為盈!”

那次與汪海的談話給我留下了極深印象,因為我知道,只要汪海認定的事情就沒有辦不成的。

一個月之后,雙星東風輪胎恢復了生產,一年之后扭虧,兩年之后,實現了盈利。僅2007年元月至9月,雙星東風輪胎有限公司生產輪胎117萬套,同比增長165%,出口創匯1000多萬美元。員工工資收入由2006年一線員工工資收入800元至1700元,提高為2007年的1000元至2600元。

這些數字不是冷冰冰的,它表明東風輪胎已經浴火新生。

2007107日,汪海和我們去參觀整個工廠。廠區大門口,“歡迎汪總裁到雙星東風指導工作”、“雙星東風造福萬家”、“人是興廠之本,管理以人為主”的幾條大紅標語隨風飄蕩,彩色的氣球、神氣的保安以及仰著笑臉前來一睹汪海風采的人群,這一切與2005年形成了鮮明對比。

當年,恰是乍暖還寒的季節。這扇大門緊緊地關閉著,標語不堪入目,門外一邊是憤怒而沖動的人群,一邊是幾百名嚴陣以待的警察和保安。廠里是一派“小房到處蓋,污水遍地流,管理臟亂差,設備破又舊……”的景象。

今天,陣陣桂花香從廠里飄蕩而來,沁人肺腑,路邊花草爭艷,樹木成行,路面干凈,小破房子已經沒有了。一年過去了,煉膠車間由原來遍地油污和粉塵、穿白衣服到里面走一圈就變得全黑的最差車間,變成了“一塵不染”的先進車間。

2006年初,唯獨煉膠車間依然讓人“慘不忍睹”。那次我與汪海走進這個車間時,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到處臟兮兮黑乎乎的。汪海異常嚴肅地對雙星東風的劉經理和趙書記說:“所有的破產企業都是垮在管理上,敗在市場上。我們的工作一定要務實,不能務虛。這里的管理沒有跟上,馬上把碳黑風送系統裝上,改變員工的工作環境。”

正當我沉思默想時,一位年輕工人的話讓我的思緒又回到了現實。“張師傅原來是東風的退休職工,他根本不相信煉膠車間能變,說,‘吹牛都不找個好地方,那天他約了幾位原東風的退休職工專門到煉膠車間,有一位還特意穿了雙白球鞋,因為大家都知道以前只要進來一趟,出去時全身上下都是黑乎乎的,可那天這鞋一點兒都沒黑,他們服了。”從那位青年工人的笑臉上,我體會到了現在煉膠車間工人們的自豪。

從煉膠車間出來我們又到了另外一個生產車間。

子午胎成型作業區成型工序承包經理對我說:“汪??偛脕砹酥?,每次都要進車間,這在老東風是不可想象的。過去的領導從來不和我們講未來的發展目標,我們工人只知道干活。”鄭經理深有體會地說:“作為今天雙星東風的員工,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汪總裁給雙星東風提出的目標——作為雙星半鋼胎的生產基地,2008年要形成600萬套半鋼子午胎的生產能力,將來穩定在8001000萬套。全鋼胎2008年達到100萬套,將來穩定在200萬套。力爭2~3年成為中國

中部地區最大半鋼子午胎的生產企業,進入中國輪胎行業的前列。”

    “老東風讓我感到無家可歸,新東風讓我們活得有奔頭!”一位員工對汪海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車間里一塊“我創新,我光榮”的板子讓我駐足。這是一塊創新發明牌,上面寫著:創新名稱“斯地拉克運輸帶墊板加裝磁鐵”。

“斯地拉克”是生產子午胎的重要設備,但由于使用年限較長,設備故障多。承包人在工作中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了故障頻發的重要原因并找到了改造方法,在確保接頭質量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消耗,這樣一來,每天節約成本300元。

這位承包人兼發明者小周說:“我是東風老職工,但我在雙星托管時走了,去了一家外企,去年我又回到了東風。”

小周的開門見山,讓我對這位吃了“回頭草”的“好馬”興奮不已。

“為什么離開東風?”

小周欷歔不已地說:“我們車間當時46人,有20多人沒活干,在家里待著,每個月二三百元的基本工資,還經常拖欠,兩個月發一次,甚至三四個月發一次。我們夫妻都在東風,孩子要上學,住房要還貸款,真要活不下去了……”

20052月,回天無力的金獅集團黯然而退,中國輪胎業的首例“中外聯姻”就這樣走到了盡頭。幾乎在金獅集團退出的同時,省里決定由青島雙星托管東風輪胎的資產,并負責組織生產經營。

聽到這個消息,小周感覺“天塌了下來,一片凄涼”。他18歲時就子承父業進廠上班,對東風輪胎有很深的感情,他認為雙星在業內才初露頭角,怎么可能救活東風。

“我當時只相信資金、技術實力雄厚的外企,誰知競來了個做鞋的國企!”

小周和許多人都認為,外企都救不了東風,雙星就能使東風起死回生?簡直是笑話!

小周撇開家小,30多年從來沒有離過家的他,只身去了山東的一家外資輪胎企業,月薪3000多元的工資,讓人感到滿足。

小周在外企工作一年多,每次回十堰探親,都要到恢復生產的東風輪胎走走,看看,不只是因為他的妻子在那里,更重要的是,他是老東風人,他牽掛著東風,關注著東風。

“每看一次,都會發現東風驚人的變化。”他對雙星領導的管理開始信服了,在妻子的鼓動下,終于在2006年末辭去外企的工作,回到東風輪胎,因3個月的試用期內業績突出,被任命為鋼裁生產線的負責人。

汪海托管東風后,經過20多天的設備維修改造,首批成品輪胎于20054月初順利下線,500多名職工返廠就業,小周的妻子就是其中的一員,目前在公司人力資源部工作,兩口子工作順心,生活幸福。

小周的故事驗證了東風人的變化,也驗證了汪海“在商戰中打一場創新的人民戰爭”的理論已經深入東風。汪海,創造了雙星文化;雙星文化,激活了東風輪胎!

東風變了,這個奇跡的創造者就是“不走官場走市場”的汪海,“政府的官有年齡限制,而市場上的官不受年齡限制。”假如當年汪海59歲退休了,假如汪

海當年走了官場,或許雙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雙星沒有今天的成就,也不會有東風今天的新生!

2007109日,在回北京的路上,我盤點著汪海近三十年的成功秘訣:一是反思維,汪海有一套與眾不同但是切合企業實際的“雙星市場理論”;二是他敢試敢闖,一直在扮演國有企業改革的勇吃“螃蟹”者;第三,他是一位具有強烈民族氣概的企業家,在強大的外企“兵臨城下”的歲月,他帶領雙星這支名牌國企,沖破種種阻力,成為讓中國人感到驕傲,讓外國人感到佩服的民族品牌企業。

在本書的結尾,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評價這位第一代優秀的企業家:

汪海,是一位管理大師。“軟橡膠,硬管理;硬機械,細管理;小商品,摳管理。”將一個“夕陽產業做出了朝陽氣象”,把有著八十幾年歷史的制鞋企業做成了今天擁有五大支柱產業、八大行業的綜合性制造加工業特大集團。

汪海,是一位市場將軍。“今天不創新,明天就落后,明天不創新,后天就淘汰。”市場上少有的常勝將軍,創新是雙星不敗的法寶。

    汪海,是一位品牌領袖。“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創造輝煌,保持名牌幾百年不變,最高境界是讓員工有信仰——為民族品牌爭光,質量永葆第一;為民族工業走向世界出力,創新永無止境。”在汪海民族精神的感召下,雙星終于成為了一個純中國血統的本土品牌。雙星品牌不但在世界上有一定地位,而且作為民族品牌也是令國人自豪的。

    汪海,一個勇于而且善于創造奇跡的人,這奇跡,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