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三十年》一書已經修改完畢。當我將書稿交給汪海審讀時問道:“汪總,書已寫好了,不知你現在還有什么新思想不吐為快?”汪海哈哈大笑,十分友好地對我說:“你是窮追不舍呀。不過,還真讓你問對了,我最近對一個熱點問題有些自己的想法,就是關于‘奧運熱’的反思維——奧運精神與奧運經濟。”
這題目具有較強的時效性,也一定會產生攫人眼球的效果。就在這歲末年初的時候,我和汪海完成了這篇關于反思“奧運熱”的一次對話。
奧運精神與奧運經濟的盛宴
汪海:奧運精神與奧運經濟的雙軌并制、平衡發展,是奧運精神與奧運經濟和諧共濟的根本所在,主辦國只有如此才能贏得在世界奧林匹克運動史上的崇高地位,促進奧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有偏重奧運經濟的傾向,只有及時地調整這種重經濟輕精神的現象,奧運會才能擁有影響深遠、世界矚目的大成功、大圓滿。
趙晏彪:那么,我們如何梳理好這種思路,更好地弘揚奧運精神呢?
汪海:奧運精神有全人類都能共同理解的語言,它超越國界、民族、區域、宗教、種族,是一種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生活哲學。然而市場化的操作,使奧運精神越來越背離了主題,奧林匹克變成了“奧運操作”,奧運贊助變成了“商業炒作”,有的利用奧運牟取暴利,功利主義歪曲了奧林匹克精神,這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試想,利用奧運操作騙取金錢、一夜暴富的社會現象,能體現民族進步、社會和諧嗎?奧運會發展到今天,我們是注重發揚奧運精神,還是只顧去利用奧運契機進行市場炒作?在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們到底還要不要講精神?又該如何發揚奧林匹克精神?
精神是指人的意識、思維,時時處處表現出來的活力和生氣,精神代表了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的靈魂和形象,是一種看不見的、能夠在瞬間爆發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支配著人們做出可歌可泣、驚天動地的事情。建國初期,中國就是用乒乓球打開了外交之門;女排“五連冠”使中華民族揚威世界,女排精神鼓舞和影響了幾代人;雅典奧運會,劉翔打破世界記錄;亞特蘭大奧運會,王義夫帶病上陣暈倒賽場……從1996年的亞特蘭大、2000年的悉尼、2004年的雅典,在激烈的比賽中,中國體育健兒以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奪得冠軍,為祖國和人民爭了光。值得強調的是,“中國女排精神”、“乒乓精神”、“女足精神”現在對我們依然有著積極的現實教育意義。
今天,西方國家借北京奧運舉辦之機,再度宣傳“中國威脅論”,借機刁難甚至攻擊。在面對世界存在的強權經濟、強權政治、強權軍事的今天,在人們物質生活逐步走向富裕、愛國主義意識逐步走向淡薄的今天,作為一個大國,在經濟剛剛起步和發展的階段,更應該用民族精神激發中國人的愛國行為。
趙晏彪:你對奧運精神是怎樣理解的?
汪海:奧運精神不是空洞無物的,她是一種力爭第一、敢于拼搏的精神。通過各民族間的交流,達到全世界各民族的大團結。因此,奧運精神不僅僅是一種競技精神,更是積極向上、團結協作、公平競爭這幾種高度文明的參照系。奧運精神還是一種社會責任,通過個體展示和大眾參與,使人們共享體育之樂、健康之本以及樂觀高尚的精神世界。所以奧運精神的核心原則有四點:一是全民參與;二是公平競爭;三是超越自我;四是勝利并非終極目標。1988年第24屆漢城奧運會,加拿大帆船運動員勒米厄在小組比賽中領先居第二位時,為搶救一名落水的新加坡運動員,最后名次落到21位,被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授予榮譽獎章。在授予儀式上,薩馬蘭奇給予勒米厄高度評價:“你以你的體育道德、自我犧牲和勇氣,體現了奧林匹克理想的一切正義價值。”
趙晏彪:的確,奧運精神應該在全世界發揚光大,但現在“奧運經濟熱”似乎使我們忘記了奧運精神。你作為一個企業家本應對“奧運經濟熱”感到歡欣鼓舞,可你似乎對現在的經濟過熱有些不以為然。為什么?
汪海:相比奧運經濟,奧運精神更為偉大,因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會制度,可以在奧運精神指引下互通互敬、互愛互學,這是奧運會最可貴、最成功的一點。但是,自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主辦方贏利2億美元開始,
奧林匹克運動以計劃經濟為主的非商業性投入,逐漸被以市場經濟為主的商業性投入所取代。雖然商業精神沒有凌駕于奧林匹克精神之上,但這種經濟運行體制的轉變,不僅為奧林匹克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也為各主辦國的經濟騰飛起到了重要的拉動作用。奧林匹克運動蘊藏的巨大商機成為世界各國眾口紛爭的巨大“蛋糕”,這使奧運會的基調增加了更復雜的元素。中國的很多企業,希望與2008北京奧運能有一次緊密的“牽手”,揚名四海,走向世界。在商家逐一亮相的奧運經濟“大合唱”里,難免魚龍混雜,真假難辨。不少商家唯經濟論、唯金錢論,使奧運概念缺失精神內涵,多了幾分金錢的炒作。這種“熱”是不真實的、不理性的,甚至是對奧運會精神的一種褻瀆。因為經濟有漲有落,唯精神不死,我們要謹防“奧運會交響曲”中那些“不和諧的音符”出現。
趙晏彪:分析比較最近幾次奧運會舉辦的過程,可以看出,現代奧運會發展到今天已不是一場純粹的體育競賽,更像是一場商家云集的盛宴,無數個企業伴隨著奧運的五環旗一起翩翩起舞,這場四年一度的全球盛會,也似乎成為企業從平凡走向偉大的飛速電梯,一個個品牌在與奧運會的親密接觸中,企圖實現從丑小鴨到白天鵝的飛躍。這似乎說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汪海:首先,不能把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對立起來;其次,過分強調經濟基礎會成為金錢的奴隸。現代奧運會無論從籌集資金來源,還是項目推廣本身,都離不開商業策劃。如果沒有商業開發活動,就無法推廣奧林匹克運動,但商業活動只是奧運舉辦的一個條件,絕對不能凌駕于奧林匹克精神之上。當前對奧運市場過分傾向于“經濟”、離“奧運精神”越來越遠的現象是不正常的,必須加以正確的梳理和控制。舉辦奧運會絕不能忽視奧運精神。
什么是奧運精神?首先是愛國。我們的運動員在國際賽場上,服裝上背著許多個廣告,就拿乒乓球隊員說吧,衣服上一共有四個廣告,但唯獨找不到中國的國旗。運動員走出了國門,所代表的就是中國,而不只是某些企業,國家運動員成了某些外國企業的代言人了,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我們舉辦奧運會應該謹防商業色彩過濃的功利思維,讓奧運會真正實現奧林匹克精神,弘揚偉大的奧林匹克精神,激勵億萬炎黃子孫熱愛民族、熱愛祖國的熱情,把各族人民凝聚起來、團結起來、振奮起來,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這才應該是我們舉辦奧運會的主旋律。而作為企業來說,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就是要學習奧運健兒胸懷祖國的高尚精神、敢爭第一的競爭精神、精誠團結的團隊精神、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積極進取的奮斗精神、艱苦訓練的敬業精神、不畏強手的自信自強精神、挑戰極
限的奪冠精神。企業加入北京奧運會,實際上最應該支持的是這種民族自強的精神。
企業贊助應強調理性
趙晏彪:毫無疑問,商業化一方面對奧運會有著經濟的推動作用,而另一方面也沖淡了奧運會原有的主題。如何在運動本身和商業之間找到平衡點,把奧運的商業化保持在一定的尺度之內,是否是保持奧運會繼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汪海:奧運精神的發揚需要經濟上的支持,奧運會也只有在資金雄厚的條件下才能舉辦成功。關于奧運經濟的合理宣傳是必要的,但狂轟濫炸、過分渲染和炒作,必將使人產生逆反心理和懷疑心理,造成負面影響。現在社會上不少商家利用奧運大搞炒作,搞代言、玩包裝、抄概念,從運動員身上穿的運動衣、運動鞋,到推出的各種奧運紀念品、食品、日用品等,甚至是與奧運會毫不相干的產品,也想爭奪奧運贊助權,幾乎是能想到的點子都想到了。報紙雜志、電視網絡、車身廣告甚至是課本封面,各種媒體蜂擁而上,炒作技法千奇百怪。廣告是傳媒的生命線,現在電視轉播權的出讓基本上不可以討價還價,動輒數千萬美元甚至上億美元,導致歌星、影星越請越大牌,廣告價格也水漲船高。更何況,用高于企業利潤幾倍的錢打廣告、支付世界運動員的代言費用,這些費用最終還不是轉嫁到終端消費者身上?!在眼前收獲即得利益的同時,也為品牌的發展埋下了潛在的危機。
趙晏彪:與“奧運熱”的喧嘩相反,有些企業則不認為只要贊助了奧運會。就一定能夠有好的回報。你對這個理論是怎么看的?
汪海:奧運營銷是把雙刃劍,歷年來參與奧運贊助的企業,既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韓國的泡菜沒有贊助奧運,而是用政府官員出面請奧運觀眾品嘗的方式推廣,將泡菜賣到了100多個國家。中國踢世界杯的時候,有一家洗衣粉企業做了聲勢浩大的體育營銷,結果收效甚微。洗衣粉的購買者主要是家庭主婦,看球的卻大都是大老爺們,這種風馬牛不相及和體育不搭界的廣告為后人留下了無盡的思考。另外,來自國際奧委會的一個調查大概也會讓很多企業失望:有80%的奧運贊助品牌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只有20%的企業完全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僅僅通過舉辦一次奧運會,是不是就可以便捷地實現暴發戶的夢想?投資奧運會是不是肯定會穩賺不賠?這顯然都是未定之論。市場是檢驗企業工作的唯一標準,奧運會只能錦上添花,要想把知名度保持下去,還必須靠內在的產品質量和良好的服務。
趙晏彪:雙星是運動品牌,雙星的品牌精神與奧運精神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幾十年來雙星為女排做鞋,為馬家軍贊助,為蘇迪曼杯買單,無數次贊助青島、山東、國家的體育比賽,雙星在支持國家體育事業中表現出了拳拳愛心、一步一個腳印的作為,而企業也伴隨著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實現了整體效益的騰飛。雙星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有怎樣的考慮?
汪海:舉辦奧運會使全民族都非常振奮,全國上下都在積極地為奧運會出錢、出力、出策劃,但我們應該如何保持這種精神狀態?維持這種精神狀態呢?除了媒體、廣告公司外,我們有多少人在研究?雙星作為中國著名的品牌,關注的是讓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參與奧運,用上質量好、價格實惠的雙星名牌產品,使普通大眾也能夠享受到奧運會所帶來的激情、夢想以及實現夢想的成就感。
現在,雙星以企業的實際行動支持北京奧運會,根據國家奧組委“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全民奧運理念精神,把“奧林匹克理念”和“雙星理念”相結合,提出了“物美價廉更實惠、強身健體迎奧運”的主題口號,實實在在地將實惠讓利于普通消費者,將“更高、更全、更豐富”的產品奉獻給消費者,用質量、創新、文化打造雙星百年品牌。目前,雙星研發的高端產品——雙星跑鞋、新一代專業籃球鞋、專業足球鞋、專業網球鞋及各類運動服、運動器械等已經在各大城市上市。同時,雙星在全國各地建立起眾多大型物流平臺和5000多家連鎖店,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減少了中間商的利潤,實現了生產和銷售的“短距離連接”。雙星堅信,“奧運經濟是短暫的,奧運精神是永恒的”,雙星將永遠一如既往地支持體育事業,為中國體育健兒加油,為全中國人的強身健體精誠服務。
趙晏彪: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臨近,“奧運泡沫經濟”成為了熱門話題。“泡沫”與“非泡沫”兩種相對立的觀點各持己見的同時,也都在等待為期不遠的最客觀的答案。但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曾在北京論壇上提醒中國警惕“奧運經濟泡沫”,預防出現亞特蘭大奧運會和悉尼奧運會后的“經濟疲軟”。蒙代爾先生長期周游世界,不斷考察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狀況,善于分析和預測經濟走勢。對蒙代爾的善意提醒您怎樣看待?
汪海:當所有人都陶醉在舉辦奧運的興奮之中,當國人正在借助奧運會熱火朝天地運作奧運經濟,力圖把奧運經濟推向高潮、發揮到極致時,蒙代爾先生的一席話雖然有些苦澀,‘但這是一服清醒劑。大家知道,亞特蘭大奧運會和悉尼奧運會后,這兩個城市都出現了程度不同的經濟疲軟現象。場館利用率低甚至閑置浪費,各類商品價格急劇下跌,服務業蕭條,旅游人數大量減少,導致經濟發展速度放慢,失業率大幅上升。每個中國人都希望北京舉辦奧運會后不會出現如此的“泡沫經濟”現象。蒙代爾先生的這瓢冷水潑得好,潑得及時。
趙晏彪:但是,也有人做出這樣的預言:奧運經濟像一瓶開啟的啤酒,有人會品嘗到它的甘甜,也肯定有人僅僅觸及了它的泡沫。你對這種觀點持怎樣的看法?
汪海:這個預言所道明的真諦,提醒企業在奧運營銷時做出理性的選擇。我認為用我們中國人的智慧把“泡沫”轉為“美酒”,與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品嘗它的甘甜,才是我們中國人舉辦奧運會的最終目的。北京奧運會期間是我國展示民族形象與國家實力的良好舞臺,中國的企業要勇于競爭,拿出過硬的產品,向世界各國人民展示我們中國人的創造力,展示我們這個民族重友誼、講信譽的高貴品質,借助北京奧運會掀起弘揚中華文化、振興民族精神的熱潮,為民族的繁榮復興做出我們的新貢獻。
責任編輯:孫涵馮瑤
圖書在版編目( CIP)數據
汪海三十年/趙晏彪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2008.7重印)
ISBN 978 -7 - 01 - 006892 -3
I.汪… Ⅱ.趙… Ⅲ.傳記文學一中國一當代Ⅳ.I25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08)第020425號
書 名汪海三十年
WANGHAI SANSHINIAN
著譯者趙晏彪著
出版發行人民出版社
(北京朝陽門內大街166號郵編100706)
郵購地址100706北京朝陽門內大街166號
總經銷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郵購電話(010)65132886 65250042 65289539
經 銷各地新華書店 ,
印 刷北京市文林印務有限公司印刷新華書店經銷
版 次2008年3月第1版2008年7月北京第2次印刷
開 本710毫米×1000毫米1/16 印張:18
字 數300千字
印 數8,001-13,000冊
書 號ISBN 978 -7 - 01 - 006892 -3
定 價30. 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