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九月七日)
集團公司最近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前10年生產經營的成敗得失及近期的經營狀況,一致認為:我們目前的經營運作體制已不能適應雙星規模經濟的要求,生產和經營脫節,工廠與市場脫節,經營上的中間環節不暢通。例如:有的產品供不應求,但是長期以來生產組織上不去;有的產品在市場上滯銷,成品大量積壓,幫片、半成品大量積壓;長年以來旺季供不上貨,淡季分公司不要貨;遍布全國的銷售網絡已經形成,但是沒有利用好,皮鞋廠、布鞋廠等單位不懂得充分利用這些渠道。大家也研究了我們的成績和優勢,認為集團公司自去年10月份以來推行的工貿一體化新機制,是市場競爭的最終歸宿。以山東經營總公司為代表,按照集團公司黨委的部署大膽在實踐這個新機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為形成適應今后10年大發展的嶄新機制樹立了榜樣。大家取得了思想認識上的統一,一致認為當前改革體制、轉換機制是非常必要的。當前,集團公司集中精力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體制改革、機制調整,徹底讓市場指揮工廠,徹底推行工貿一體化,使市場與生產接軌,按“前店后廠”的模式進行運轉,這標志著集團公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代。
一 怎樣認識這次重大體制改革
(一)企業體制和機制必須按照行業規律和市場規律的要求不斷進行調整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企業規模的擴大,客觀現實要求調整企業體制,到了一定的時候不調整體制,就會阻礙事業的發展。調整了體制,轉換了機制,事業就會繼續前進。這是總結雙星進入市場12年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我們在公有制的基礎上形成了市場的機制,公有制與市場經濟機制的有機結合,是雙星人的一大創造,是符合行業規律和市場規律的。
(二)從思想觀念上我們要認識到社會是在不斷變革中發展前進的
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世界進步的歷史就是不斷變革的歷史,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經濟實體,變是正常的,不變才是不正常的。有了1984—1985年雙星第一次機制大變革,才有了前10年雙星事業的大發展;有了1994—1995年雙星第二次機制大變革,才為今后一段時間乃至今后10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于這次體制改革、機制轉換,大家不應該感到突然,說明我們的事業在前進,說明我們認識了不足,總結了成績,敢于否定自己,又敢于肯定自己,在辯證發展中不斷前進。
(三)雙星知名度的空前提高和雙星名牌的形成,要求我們進行機制轉換
當前雙星知名度空前提高,雙星集團在整個制鞋行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內市場為我們提供了極好的發展條件。雙星事業進入市場十幾年來第三次發展高潮已經到來,這個機遇能否把握住,關系到雙星事業發展的全局,而原來“生產廠生產什么,經營公司就賣什么”的經營體制不可能適應名牌戰略的要求。要抓住這個機遇,迎接大發展,必須進行體制、機制創新。
(四)國內市場的大發展也要求企業進行體制轉換
隨著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接軌,一些鼓勵出口的優惠政策將逐步取消。從今年起國家已經對出口退稅的政策進行了調整,企業必須順應國家宏觀政策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出口政策變化之后,我們必須加大國內銷售,搶占國內市場,同同行業廠家展開激烈競爭,按照“先內后外”的原則組織生產,這是關系企業總體發展方向的大的轉折,要適應這個新變化不調整機制是不行的。
(五)雙星事業規模的擴大,要求實現企業的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雙星集團已經成為一個規模龐大、附屬單位眾多、地域廣闊的世界最大的制鞋企業集團,必須形成分層決策、分層負責的體制。企業的總裁就是負責戰略決策,就是研究企業發展方向和關系企業全局的戰略問題,而決策的實施則由中間管理層及具體操作層負責。如果形成規模經濟后,總裁仍然忙忙碌碌地去抓質量、抓消耗、抓倉庫,他的精力不可能跟得上,企業的發展也是很危險的。只有實現企業發展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才能形成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推行工貿一體化,市場需要什么,生產廠就生產什么,冬天就生產夏天需求的產品,夏季就生產冬季需求的產品;廠長抓廠長的事,經理抓經理的事,總裁抓總裁的事,該誰辦的事誰去辦,使決策者騰出更多的精力,從事跨行業、跨地區的發展,保證雙星規模經濟的不斷壯大,保證不論遇到什么問題雙星都能前進。
(六)新的體制能夠最終實現雙星事業的長盛不衰
工貿一體化的新體制實現了市場與工廠的有機接軌,實現了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在這種體制下,不論誰當總裁,企業都能正常運轉,而以前的體制把企業的命運維系在一個能人身上,這是非常可怕的。雙星事業來之不易,是以雙星人經過幾十年的苦干,奉獻了青春和熱血取得的。把雙星事業保持下去,一代一代發展下去,是對社會的最大貢獻,也是我的心愿。有的國外的大企業歷經百年不衰,最終發展成為企業王國,就是因為它有適應市場的機制。所以這次體制改革,是從事業的大局和雙星發展的大局出發,這個體制形成后,可以發揮集團上層領導群體的作用,化整為零,發揮各副總、助理及戰區的作用,光靠一個人再有本事發展也是緩慢的。體制的改革是根本的改革,在不久的將來大家會發現,這次體制改革最大的貢獻就是保證了雙星事業今后10年乃至今后上百年的發展,這種新體制利在當今、功在千秋。
(七)新體制能夠保持快節奏、高速度的發展
新的體制使企業由一個增長點擴大到多個增長點,由一個壓力擴展到多個壓力,由一個總中心擴展到多個地區總中心,能夠保持快節奏、高速度的發展。光坐在青島永遠不可能及時掌握外地的信息。而工貿一體化實施以后,各大戰區成為相互獨立的經濟實體,利用當地的人、財、物力可以迅速壯大發展自己。通過工貿一體化,最終形成“化整為零,副總分工,市場指揮,區域作戰,全面發展”的企業新格局,必將促使雙星集團以幾倍乃至十幾倍于前10年的發展速度超常規地發展壯大,為全面完成第二個10年中年銷售額100億元的目標奠定基礎。
二 怎樣保證企業新體制的運轉
(一)保證新體制的運轉,一定要去愛護、支持、完善新體制
從道理上講,新體制說明了一個社會、一個經濟實體又前進了一步。開始的時候出現一些問題是正常的,我們一定要高瞻遠矚,從長處著眼,正確對待新體制。雙星一直在體制的轉換過程中不斷發展、不斷完善,什么時候我們抓了體制轉換,什么時候就前進一大步。那些重視體制轉換的單位,搞得都很好;而不重視研究體制、抓機制的單位,都因為管理混亂、關系不順成為集團公司的落后單位。雙星進入市場十幾年的歷史雄辯地證明,沒有機制不斷轉換,就沒有雙星事業的今天。
(二)保證新體制的運轉,一定要出以公心
體制的調整,核心是權力和金錢的再分配,能人脫穎而出,一部分人的權力受到影響。體制調整牽涉到人的權力利益調整,如果不能出以公心,總是考慮個人的得失,任何新體制都不會成功。有的領導不能正確評價自己,認為新體制的調整侵犯了自己的既得利益,思想上不接茬,行動上不積極,站在了新體制的對立面上;有的領導搞山頭主義,畫自己的圈子,水潑不進,針扎不進,這套封建主義的殘余作風是站不住腳的;有的領導把分管的范圍看成自己的地盤,不允許別人過問,也不與別人溝通聯系,分管部門的領導直接向集團領導匯報工作,沒有經過分管領導,也不滿意,搞獨立王國,你的我的他的界限分明;有的領導不能光明正大,專門搞小動作,背后議論人;有的領導對新體制的變化從個人利益出發,說三道四,胡亂猜疑,說什么總裁信任誰了,又不信任誰了,不是積極支持、積極探討。這些都是私心雜念重的表現,是自身素質差的表現。這些作風會造成新體制的垮臺,也會使自己跟不上事業發展的步伐,最終被淘汰。有一句話說得好,“事業重如山,名利淡如水”。希望各級領導從雙星事業的大局出發,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積極投身到新體制的運轉中去。
(三)保證新體制的運轉,要運用好兩個機制,一個是激勵機制,一個是約束機制
兩者有機結合,做到重獎嚴罰,干得好的就要大獎,干得不好的就要重罰。既想當官說了算,又不去得罪人是不可能的,人人都擁護你,說明你根本沒有把事情管好。為了正義、為了事業不能怕得罪人,要有這個勇氣和膽量。貫徹利用好獎勵和約束機制,也就是我七八年前總結出的“無情的紀律,有情的領導”。有的人總是講,中國必須搞私有制才有希望。我認為私有制不是靈丹妙藥,關鍵不在所有制,而在于機制。資本主義企業天天都有倒閉的,股份公司的董事長也時常有跳樓的。這說明沒有好的機制,沒有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不管是公有制還是私有制企業,都要垮臺。我們雙星在公有制的條件下,在惡劣的外部經營環境下,相對來說用好用活了獎勵和約束機制,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功。回顧雙星前10年的發展,關鍵是兩個機制運用得好。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的運用,培養了一批人,也淘汰了一批人,在人才不斷涌現、積極性充分調動的過程中,才有了雙星事業的發展。
(四)保證新體制的運轉,要建立新的章法,及時理順關系,解決新的矛盾
在新體制的推行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矛盾,這并不可怕,新生事物從來不是十全十美的,要抓具體人、抓具體事,解決具體矛盾。必須用新思維、新觀點、新辦法來貫徹新體制,用新的規章制度去完善新體制。如果我們繼續用原來的老章法貫徹新體制,就一定不習慣;繼續用原來的老習慣看待新體制,也一定不順眼。必須用前進的、發展的觀點和眼光來處理推行新體制中出現的問題。
(五)保證新體制的運轉,要培養扎扎實實的工作作風
不能光說不干,或說的是一套,干的是另一套。當前從社會上來說,生活改善一些,車坐好一點,只要能創出效益,這是正常的,是我們的目標,也是市場經濟的需要。有的人只說不干,或者寫文件、講話、宣傳是一套,干的是另一套,有的高高在上,脫離實際,正義的事情得不到支持,這是最大的腐敗。腐敗不光是領導層,工作不認真、不扎實都是腐敗。雙星醫院的領導為了維護集團利益,不怕得罪人,按規章制度辦事,這是正義的,要大力支持。
雙星事業歷經磨難,來之不易。這次機制轉換是集團公司歷史上一次大的轉換,奠定了今后10年大發展的基礎,奠定了雙星偉業長盛不衰的基礎。希望大家正確認識機制調整韻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力支持、積極參與新體制的運轉,并深入開展第二次管理革命,深化成本管理、質量管理,過好成本關、質量關,為雙星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