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十月)
一 雙星事業今后10年發展的經營思路和設想
(一)雙星進入市場以來經營的發展歷程
雙星人進入市場已經整整12個年頭了,雙星的經營隊伍也增添了很多新鮮血液,對于12年來經營的艱苦歷程有的人還不明了,下面我先回顧一下雙星經營的發展歷程。
自1984年進入市場,雙星人從背著包推銷鞋開始,持續到1988年、1989年,是雙星市場經營的第一階段。其突出特點是打游擊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這個階段是學習摸索市場、交學費的階段,也培養、錘煉了大批開拓市場的精英。
1986年雙星人首先在首都組建了北京公司,1989年從建成濟南、濰坊、深圳、沈陽等公司開始,雙星的市場經營逐步由游擊戰向陣地戰轉移,由一個地區為主逐步向全國輻射,實現了“立足山東、挺進中原、輻射全國”的經營目標。雙星經營人員素質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在市場一線戰斗的800名戰士。這一階段對于保證雙星最近五年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假如沒有這支隊伍開拓市場,就沒有雙星事業的今天。
自1994年底開始,雙星市場經營進入了第三階段——推行工貿一體化,擴大規模經濟的新階段。形成了八大經營戰區,分公司和生產廠聯手,新體制帶來了雙星的大發展,這個發展是符合市場規律的。雙星之所以成功,就是我們目前雙星的生產已經形成了規模經濟,成為世界實際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而且發展成為“以鞋為主,多種經營”的綜合性集團公司。伴隨著規模的擴大,原來的小門店、小公司的經營規模也必須擴大,以保證雙星事業的順利發展,經營規模的擴大不可避免要發展連鎖經營。另一方面,各個公司、連鎖店要經營集團所有的產品,進行綜合經營。要做大買賣,發展大公司,保證綜合性大集團的健康發展。
(二)雙星今后10年發展的經營思路
為了抓好市場經營這個龍頭,雙星今后10年發展總的經營思路是:在規模上要壯大,管理上要上臺階,品種上要上檔次、上花色、上品種,綜合性的經營上要上水平,體制上要發揮工貿一體化的優勢,發揮大戰區的作用,形成連片綜合經營的新體制,發揮好副總分工制的協調指揮中心的作用。各副總及大戰區經理要充分認識自己肩負的重任,更新思想觀念,用新思維、新觀點去組織指揮生產經營,理順各種關系,在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上有創見,確保雙星發展成為“以鞋為主、多種經營”的跨國界、跨產業、跨所有制的綜合性跨國集團戰略目標的實現。
(三)充分發揮各大經營戰區的作用
根據今后10年雙星發展的經營思路,各大經營戰區是工貿一體化新體制的載體,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一,擴大規模經濟,發展連鎖經營,利用好雙星名牌綜合發展自己,分管副總和戰區總經理要成為工廠和市場的橋梁。
第二,強化集團意識,大區之間相互通氣,駐外公司包括連鎖店要主動聯系,確保指揮暢通,有令就行,有禁就止。確保市場信息盡快反饋,確保內外兩個市場接好軌,形成良性循環的經營新體制。
大區之間要取長補短,有的品種只有一家工廠生產,但全國各地都要賣。每個廠生產而不相互聯系,就形不成規模經濟,達不到規模效益。只有發揮出集團整體優勢,各大戰區相互協調,調劑品種,交叉供貨,才能既發揮工貿一體化的優勢,又避免工貿一體化的弊端。例如山東總公司生產的高檔鞋,既要保證本戰區的供應,又要適當保證全國市場的供應。
第三,大戰區的總經理要提高指揮水平,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從本位主義的小圈子中跳出來,要敢于和善于使用人才,重視選拔培養當地的人才。
第四,要形成分工明確,適應市場的經營體制。總公司應該干什么,分公司和連鎖店應該干什么,要有明確的規范和目標,形成從經營、供應、生產到市場的符合規律的經營體制。體制問題是頭等大事。從體制上徹底解決,才能最終保證雙星事業的長盛不衰。
第五,各大戰區之間要相互協調,加強內部管理,注意做到幾個統一,只有統一,才能發揮戰區優勢,才能樹立戰區形象。
在市場經營上,要做到銷售統一、調整統一、價格統一、對外宣傳統一,一致對外。
在內部管理上,要做到統一調配和使用資產,統一調配和使用資金,在資金上堅決不能亂,治而不亂,管而不死。人事上要統一,相互之間不能拆臺,挖墻角。
在生產組織上,計劃要統一,倉儲運輸要統一,包裝統一,運輸一定要在各大區范圍內統一組織,肥水不流外人田。
二 對于今后10年經營的要求
雙星集團經過今年的風浪、考驗,渡過資金緊張、原材料價格和工資費用上漲三大難關,我們經受住了考驗,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使我們認識到雙星事業的大發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關于今后10年的經營,我再提幾點具體要求:
(一)學會用名牌帶動其他產品經營的全面發展
名牌就是財富,雙星名牌不僅只在鞋上應用,而且可以在服裝、飲料等各行各業應用。通過名牌運動鞋,可以帶動雙星的大發展。
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學會用名牌下訂單,學會當老板。創出了一塊名牌是老一輩雙星人最大的貢獻,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關鍵是看我們這一輩雙星人怎么把無形資產變成有形財富,把名牌用好了,才能帶來雙星事業的大發展。
(二)明確一個真理:形成名牌之后質量高于一切
每個人都要強化這個概念,形成了名牌,雙星產品就暢銷,而名牌的基礎在于可靠的質量,質量下降,名牌就失去了形象,市場也就丟失了。所有大戰區對自己的產品,還有名牌覆蓋的產品,都必須堅持質量高于一切的原則,不能賺了小錢而砸了名牌。
(三)要明確適銷對路的產品是在市場上,而不是在工廠里
分公司不能光說供不上貨,要主動根據市場要求下訂單生產暢銷品種,到市場上拿來我用,這個捷徑非走不可。依靠生產廠閉門造車是搞不出暢銷品種的,分公司就在市場一線,最了解市場的需求,應該自己去開發暢銷的品種,但不要生產什么就賣什么,好的品種搶著要,不好的品種躲著走。
(四)要注意發揮駐外公司當地的優勢
離集團公司近是優勢,但遠的公司也有當地的優勢。例如哈爾濱公司的冬季來得早,別的公司是淡季時東北的鞋已經開始賣了,這個時間差就是優勢。
(五)要注意分析預測市場,提供準確的信息
信息是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集團公司形成這么大的規模,這么大的知名度之后,大家一定要準確提供信息,要講真話不要講假話。如果對質量和信息不負責任,就等于拿企業的生命開玩笑。
(六)連鎖店要盡快連點成片,聯片成崗,創造獨具中國特色的市場新體制
連鎖店模式在雙星今后10年要大力發展,各戰區、各經營公司有組織、有步驟地發展連鎖店,擴大連鎖經營,一年后達到什么水平,3年、5年再達到什么水平,都要制定切實的計劃。
(七)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管理武器
例如微機、傳真、大哥大,形成生產、信息、供應、銷售、倉儲五位一體的信息網絡,走向管理的現代化、正規化,每個戰區要選擇一個基礎好的公司試點,爭取明年各戰區聯網,后年整個集團公司聯網,建成雙星集團的信息高速公路。
(八)要逐步解決好駐外公司的所有制問題
既要保證國家利益,又要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大膽探索股份制、國有民營等模式。
(九)要培養造就一大批新的雙星人
創造雙星人在市場上的新形象,提高這批新雙星人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不能局限于青島這個小圈子,要選擇使用全國各地的人才,發揚五湖四海的優良傳統。
三 名牌背后存在什么樣的危險
創中國人自己的名牌,是我們向往已久的事情。但當我們成為名牌之后,既給我們帶來榮譽和市場,也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壓力和風險。我們一定要樹立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干名牌就像走鋼絲,稍有失誤就要失敗。
(1)應該看到,形成名牌后,社會對我們的要求更高,不原諒、不理解的現象時刻都可能出現。我們應該正確去認識它,通過努力達到社會和消費者的要求。
(2)應該看到,形成名牌后,供和銷的矛盾必然明顯,必然是供不上貨,我們很可能要得罪一批客戶。在供銷矛盾焦點突出的情況下,要有計劃地保重點客戶,保重點渠道,要更加細致地做客戶工作,把矛盾降低到最小限度。
(3)應該看到,成了名牌之后,既有緊俏的品種,不可避免也有賣得慢的品種,要求我們及時調整好。例如當前不要一個勁地搶大時裝,而應該想辦法開拓皮鞋、布鞋等品種的市場,使其他品種也成為暢銷產品。
(4)應該看到,成了名牌之后,原材料的質量、新材料的應用和新品種投產之間存在矛盾,往往會出現質量事故。要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寧可停產一個月,也不能盲目投產。駐外公司經理發現質量問題,堅決不能賣。當發現質量事故影響生產經營時,要一切服從質量第一的原則。
出了問題并不可怕,分公司、連鎖店要及時反饋信息,并選擇新款式、新品種重新投放市場,而不能繼續投放老品種,用新品種消除影響,重新打開市場。
(5)應該看到,成了名牌之后,在售后服務上要跟上。對個別不講理的消費者要妥善處理,維護雙星形象;對犯有“紅眼病”、對我們故意刁難的人要正確處理,不管別人說什么,自己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6)名牌形成后的壓力感、危機感和緊迫感,雙星人什么時候都不能忘記,對任何工作都不能馬虎,任何工作失誤都不能原諒。
總之,今后10年跨世紀大發展要抓好經營這個龍頭,對內抓管理,對外爭市場,迎來新的一輪大發展。各級領導,特別是駐外公司要借這次會議的東風,轉換經營機制,推行工貿一體化,發展規模經營、連鎖經營、綜合經營,取得雙星事業的更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