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牌:企業的經濟原子彈
當年,共產黨人是扛著紅旗打天下。
今天,進入市場經濟后,中國的企業家們,又靠什么打天下?
名牌——汪海如是說。
1993年,汪海認真分析了國際鞋業格局和雙星所處地位后,又作出了一個新的戰略決策:“創國際名牌,當世界名廠,做雙星名人”。
他把雙星集團的名牌戰略目標,直接定在了國際名牌上。
他對全體員工說,名牌是一個企業騰飛的翅膀。一個企業要生存,要發展,要擠進國際市場,就必須要創出自己的名牌。從某種意義上說,名牌,就是一個企業家手中的經濟原子彈!
汪海認識到,拓展市場需要名牌,但要創造中國的名牌。中國的對外開放,為國有企業提供和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振興機遇,同時,也培植了大批咄咄逼人的競爭對手。全國國有大中型膠鞋企業有300多家,還有新近崛起的集體、私營以及港臺、日韓的合資、獨資膠鞋企業等,已逾5000家,年產量超過10億多雙。再加上名牌“洋鞋”的壓境,形式可謂是咄咄逼人,要想在這種“四面楚歌”的競爭氛圍中創造國內外市場認可的名牌,絕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
早在1989年,汪海就制定了10年規劃。第一個五年要使雙星鞋與耐克、阿迪達斯齊名;第二個五年要在規模、市場覆蓋率上創造中國民族工業名副其實的名牌。綜觀國際制鞋業的興衰,汪海總結出一個規律:所有垮掉的企業,都是因為沒有創出自己的名牌;沒有名牌就沒有自己的市場,沒有自己的市場就沒有自己的出路。
汪海說,韓國的80年代初曾是世界鞋業之驕,但韓國鞋業致命的弱點就在于滿足于為歐美、日本等跨國公司加工,始終忽視了創造自己的品牌,導致由興至衰,最終失去了市場。而韓國現代汽車公司則相反,在全盤引進美國汽車技術的同時,悄悄地從模仿到創造,短短幾年功夫便以“現代”這個商標品牌把轎車返銷進美國市場,“現代”由此創造了當今世界轎車市場上用最短時間便躋身于世界名牌之林的奇跡。
1988年,美國三家世界著名的運動鞋公司先后到雙星尋求合作生產,雙星抓住這個良機全面引進技術設備,邊加工邊吸收消化世界鞋業之王的先進技術,60多天便完全掌握了世界名牌鞋的名項生產工藝和技術。用了短短幾年時間,便走出了一條從模仿到創造,直至超越的名牌之路。
1992年,雙星首次在美國注冊達堡斯達的英文商標后,汪海便提出要與國際名牌管理機制和慣例接軌的高要求。在質量管理上,雙星撤銷了原設在各城市各地區的所有維修服務站。為什么?汪海解釋說,因為質量問題,不許退換,不許維修,一律要由干出質量問題的責任者自己掏錢買回次品。因此,雖然雙星已有了免檢證書,但在雙星內部卻永遠沒有免檢之說。在各個工藝流程管理上,雙星過去一直實現“直線式”的“一條龍”管理,往往造成責任互相推諉。雙星由此引進國際名牌企業科學的數字跟蹤卡微機管理方式后,使每個崗位、每個工序、每位員工之間都互為市場、互為客戶、互為質量監督,形成了整體有機的由靠人的管理變為制度的動態管理。
1992年,汪海在美國紐約召開的雙星進軍美國市場新聞發布會上,對著數幾十名美國新聞記者曾這樣自豪地說:“雙星的規模世界第一,雙星的管理世界第一,雙星的質量世界第一。”
10年間,汪海曾兩次因為幾雙鞋的質量在電視和報紙上打出“反廣告”,進行自我揭短亮丑。汪海的觀點是,雙星寧可犧牲幾百萬的利潤,也不愿損害雙星在消費者心中的信譽和形象。
汪海說,當今世界市場,以規模論長短,以實力論英雄。如果說,雙星實施名牌戰略已提前實現或說已超越第一個5年奮斗目標的話,那么,第二個5年的進取目標也早已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這就是名牌規模“擴張”。
1994年,中國社科院、中國商品社會評價中心和國家統計局等聯合采用問卷形式,在全國商業界和消費者中進行旅游鞋“市場占有率”和“心中的最佳品牌”的調查。
結果,雙星兩項得分均列第1位,超過了耐克和阿迪達斯,從而首次“動搖”了這兩大世界名牌在中國鞋類市場上維持10余年的“霸主”地位。
2.名牌:企業的愛國主義
中國人,有幾個不愛國的?
中國的企業家,又有幾個不愛國的?
但愛國,每個人卻有自己不同的方式。
汪海的愛國方式,可謂別具一格。
1986年前后,中國女排以昂揚的斗志在世界排壇連連奪冠。
守在電視機前的中國人,人人都把眼睛盯在了中國姑娘們的笑臉上。
汪海的眼睛,卻緊緊盯在了中國姑娘們的腳板上。
“咱中國的女排穿啥鞋?”他問。
“美津濃”——日本名牌。有人回答說。
“這簡直是中國人的恥辱!”他說,“咱中國人站著不比外國人矮,躺著不比外國人短,他們能做到的,我們為什么做不到?”
汪海是個民族自尊心極強的人。他從來不承認中國不如外國人,他從來不在外國人面前點頭哈腰,低三下四,他也從來不相信中國人就造不出高質量的運動鞋。在他看來,愛國不是一句空話,而應該有實實在在的內容。因此,每當看見中國女排的姑娘們穿著外國人造的運動鞋在球場上蹦來蹦去時,他就想,中國的姑娘打球,為什么就不能穿著中國的運動鞋呢?外國有名牌運動鞋,中國為什么就不能造出名牌運動鞋呢?
于是,他果斷決定:立即建造一個運動鞋分廠,造出中國的名牌運動鞋,讓中國的運動員穿上中國人造的名牌運動鞋,走出國門,趾高氣揚地去迎接世界的挑戰!
為了盡快建造起運動鞋分廠,并使國產專業化運動鞋能與國際名牌相媲美,汪海親自跑到北京,請來體育運動學專家,一起探討如何做好女排的鞋。之后他又回到青島,親自掛帥,與設計人員和工人們開始研究、設計、打樣、試產……整整苦干了100天,終于研制成功了高級專業排球運動鞋,而后又專門為女排特制出了中國第一代高檔排球運動鞋。
為表達對女排的敬重之情,汪海親自背著這些剛剛趕制出來的紅色排球鞋,進京送鞋。
汪海來到女排接待處,汗水還來不及擦一下,便將背上的鞋子往地上一放,然后一雙雙地擺了出來。他一邊擺,一邊說:“這雙是‘鐵鋃頭’郎平的,這雙是二傳手孫晉芳的,這雙是梁艷的,這雙是”……
女排接待處的負責人一看,一時有點不知所措。
汪海急忙解釋說:“放心吧,我們全是按照她們的腳的尺寸特意制作的。”但沒想到,汪海的一番美意,卻遭到女排接待處的負責人的婉言謝絕:“感謝你們對女排的支持。但是中國體委明文規定,不準任何企業向中國女排送任何禮物,更不允許做廣告性宣傳。”
汪海一聽,急了,說:“同志,我可得告訴你啊,我們雙星鞋在市場上不是賣不出去,而是我這個做鞋匠看女排穿外國鞋奪得冠軍,心里難受,我們全廠職工心里也難受!你知道嗎?為了趕制這批鞋,我們的工人整整苦干了100天啊……”
汪海真誠而又具體的愛國主義精神,最終感動了女排負責人,也深深感動了女排的全體姑娘們。他們破例收下了汪海的鞋,同時也收下了汪海的心。鄧若曾、胡進、郎平等人,不僅向汪海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謝意,還高興地和汪海一起合影留念。
從此,中國女排姑娘們穿上了“雙星”牌運動鞋。
為表謝意,女排姑娘們還特意委托袁偉民專程前往青島,為雙星人贈送簽名排球。
之后,全國16支甲級女排隊,都確定使用“雙星”牌鞋。
第二步,汪海又為足球界獻上了足球訓練鞋。
這兩種運動鞋,后來都成了雙星的拳頭產品。
再之后,雙星牌籃球鞋、乒乓球鞋、羽毛球鞋等專業運動鞋,紛紛上市。短短10年時間,“雙星”便以生產雙星牌系列專業運動鞋著稱于世,并引起同行的廣泛關注。
1988年,經過幾個月的攻關,雙星又研制出了以“雙星——達堡斯達”命名的高檔旅游運動鞋,不僅具有國外名牌的優點,而且還有了重大突破,更結實、耐穿、舒適。產品一投入市場,便受到青年人的青睞,使“雙星”在全國的知名度陡增,奠定了“中國第一名牌”的基石。
“創名牌就是最大的愛國主義。”汪海時常用這樣樸實的話來教育雙星員工,“我們天天講愛國,究竟體現在哪里?一個企業能創出中國人自己的名牌,難道這不是最大的愛國主義嗎?”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美國凱斯公司駐雙星代表看到雙星技術攻關小組的幾位成員每天都加班加點,一干就是十四五個小時。有一天中午,這位美國代表便想請他們吃頓飯,卻被對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們僅僅吃了幾袋方便面,又投入緊張的工作中。這位美國客戶代表不解地問:你們為什么要這樣拼命干?對方的回答是:為了做好一流的鞋!因為做好了一流的鞋,不僅是雙星人的光榮,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這位美國代表后來激動地對汪海說:“我在中國南方幾家鞋廠忙活了半年多,結果沒拿到一雙合格的產品,而雙星人卻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生產出一流的產品。對此,我以前總感到不可思議,但現在明白了,用愛國精神來解釋,對雙星人來說是最好不過的了。”
是的,一邊愛國,一邊掙錢,愛國掙錢兩不誤——這既是汪海的真誠體現,也是汪海的精明所在。 3.名牌:企業最大的政治
中國人最喜歡講政治。
中國人有講政治的傳統。
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前的幾十年里,中國幾乎到了人人講“政治”的地步——天天講 ,月月講,年年講。
汪海是共產黨員,是國營企業的老板,當然也要講政治,但作為一個企業家,汪海對“講政治”有著自己不同的理解。在汪海看來,過去講的那些所謂的“政治”,大多是空洞的,虛假的,沒有實際意義的,更是不可能帶來經濟利益的。所以汪海講政治,有他自己的講法。
汪海說:
我們成天說要講政治,但真正的政治到底應該怎么講?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我們作為一個企業,這個政治又該怎么講?
我認為,我們創造一個牌子,就是講政治。作為一個企業來講,創名牌,就是最大的政治。我們中國在全球化的大商戰中,創造出更多的名牌,就是最大的政治。試想,一個擁有12億人口的中國,沒有自己的名牌占領國際市場,這不僅是我們企業家的恥辱,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恥辱,更不能保證50多年前的悲劇不再重演。對于這個問題,現在人們的認識還非常模糊。有很多人把創牌子看成是你企業家的事,是你企業的事。他們不僅不支持你,還站在一邊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名廠、名店都是企業,怎么支持?怎么幫助?我認為在這一點上,社會并沒有取得共識。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就應該自己拿自己當骨干,廠家和商家聯合起來,自己研究和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現實問題。
社會發展到今天,中國應該怎么搞好名牌?我認為首先是怎么認識名牌。名牌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是客觀存在的。你既然承認市場經濟,就必然會產生名牌。發達國家的名牌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也是進入市場后,首先用其牌子來推動國內和世界的發展經營的。就市場來講,這是市場競爭的標志和代表。作為一個國家,作為一個企業、一個商場,我們要樹立名牌意識,必須在商戰中把名牌意識和愛國聯系起來;把名牌與精神文明、物質文明聯系起來;把重振民族精神與壯大中國的經濟聯系起來;把名牌與政治聯系起來,把創名牌看成中國市場經濟中的最大政治。否則,我們在這場國際大商戰當中就很難取勝。
是的,民族精神的真正含義,對于一個企業家來說,便是企業的人格化。工業化不僅是一種市場機制,也是一種社會制度。國營大型企業無疑是我國民族工業的脊梁,作為國營企業的政治,自然不該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應有實實在在的內容。
1995年秋,雙星請來全國最著名的130家大商店,召開“三名”研討會,來紀念世界反法西斯勝利五十周年。
據汪海介紹,那次研討會的中心議題是:創名牌,長中國人的志氣,樹中國民族的新風。而在那幾個月中,新聞媒體成天回顧“九一八”;回顧“七七事變”;回顧南京大屠殺。這些回顧對下一代確實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讓他們知道那一段難忘的歷史。但是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還能進一步啟發青年什么呢?汪海說,別看我是個鞋匠,在新聞界也有幾個好朋友。我說,你們天天回顧,自然也是一種方式,但光回顧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提出問題。回顧歷史要與現實結合起來。現在美國對我們一會兒是經濟制裁,一會兒是借口所謂的人權干涉我國內政,這是為什么?就是因為我們國家經濟實力還不夠強大。假若說我們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我們怕什么?新加坡只有260萬人口,那么個小國家,但它經濟強大,一個美國人在那里犯了法后,美國總統也得出面講情。在國家之間,民族之間,乃至集團與集團之間的政治斗爭,從歷史到今天,任何一次政治沖突,說到底都是一次經濟沖突。也就是說,幾乎沒有脫離了經濟問題而單純存在的政治斗爭。
正是基于這樣一種認識,汪海要把政治與經濟聯系到一起,要把名牌與政治聯系在一起。
所以汪海從1986年開始,就決定要創自己的牌子。因為在汪海看來,一個牌子代表的是企業的形象,代表的是企業的精神,同時代表的也是企業的財富——而且既代表精神又代表物質。從一定意義上說,抓好一個牌子,就是全面地抓好了我黨提倡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所以說衡量一個企業的好與壞,衡量一個企業的政治工作和經濟工作是個什么樣的情況,關鍵是看你有沒有產品,有沒有名牌,而光靠空喊口號,是不行的。特別是進入市場經濟以后,最殘酷的現實就是沒錢!沒錢,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或者大到國家,什么事都辦不成。所以說,你創造出名牌產品就是最好的愛國,就是最好的愛這個民族,最好地愛這個工廠,最好地愛這個崗位。一句話,也就是最好地突出了政治。
而作為中國的商業,就更要義不容辭地推銷中國名牌,要以經營中國人自己的名牌為自豪。汪海認為,商業與民族工業的利益是共同的,沒有中國名牌,沒有民族工業的騰飛,也就沒有中國民族商業的繁榮;沒有中國的名廠、名牌,也就沒有中國民族的名店。如今,中外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已趨白熱化,很難想象一個只喜歡推銷洋貨的商店,會贏得有民族自尊心的國人的尊敬。因而, 中國商界應該有與中國民族工業同生死,共命運的觀念。而作為中國的消費者,也應該首先熱愛中國名牌。全社會應該樹立一種使用中國人自己的名牌的風氣,并為之感到一種光榮,一種自豪。
這也是政治。
1996年“六一”前夕,雙星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與中國少年報社聯合發起全國廣大青少年支持和愛護中國名牌的大討論,題目是:為中國名牌筑起“希望工程”。
汪海搞這個活動是想從娃娃抓起,提倡一種民族精神。因為近十幾年來,世界名牌鋪天蓋地地涌入中國市場,這在汪海看來,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造成了我們民族的心理問題。現在,中學生和年輕人對于熱愛中國名牌沒有很強意識,在一種盲目的社會心理驅動下,總覺得外國的月亮圓,外來的東西好,小孩子們也都認準吃肯德基、麥當勞;穿阿迪達斯、皮爾卡丹。
是的,任何民族都該有自己的商品文化,名牌便是這種商品文化的最佳體現。近幾年來,外國人憑借名牌產品占領中國市場的同時,也把他們的文化滲透到了中國的每個領域。文化最能體現一個民族的自尊、自強的和自信,而這種民族的自尊、自強和自信,全都是蘊藏在你的名牌之中。中國人有5000年的文化,創名牌應該有自己的自信。韓國的汽車在世界汽車大國中只屬于中游,但韓國人都認為自己生產的汽車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全體國民幾乎都開韓國車,而不買外國車。所以說,韓國經濟的騰飛與他們民眾的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是分不開的。
在那次談論會上,汪海向到會的孩子們說,學劉胡蘭,學董存瑞這些英雄是對的,但是在和平建設時期我們沒有那種往敵人鍘刀底下去爬,在戰火中去炸敵人碉堡的機會呀。我們有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但那畢竟是我們的老祖先創造的業績。今天,我們搞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具體應該體現在什么方面?別人靠槍炮不一定能打垮一個民族,但在市場經濟中他靠一個牌子,靠經濟的實力就可能逐步地把你這個民族吃掉,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沒有了戰斗力。
所以,汪海認為,要振興中國,在市場經濟中,政府就必須認真抓好本國的名牌,消費者就應該愛好自己的名牌,各階層也應該支持自己的名牌,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應齊心協力,共同來為自己的名牌做貢獻,來為自己的名牌獻計獻策,并為這個名牌而心甘情愿地艱苦奮斗。
只有這樣,才可能把最好的產品奉獻給用戶。
只有這樣,屬于中國的牌子才能永遠舉下去。
也只有這樣,才是一個企業最大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