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W理論的形成
任何理論的產生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任何理論的形成也有其時代背景和歷史淵源,同樣,汪海的ABW管理理論是在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在經濟過冷過熱的起伏波動中,在市場經濟體制機制調整變革中,在歷史、社會、市場、行業、企業發展變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科學的、符合市場和時代發展的、經過實踐檢驗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新理論。
回顧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1978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確立了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中國逐步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我們從不承 認私有制,到承認私有制,從不承認市場經濟,到承認市場經濟,在體制機制上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雖然計劃經濟的舊體制、舊模式被打破了,但相對于市場經濟的 發展速度,我們的市場理論已經明顯落后于市場發展,理論嚴重落后于實踐,在巨大的落差面前我們應該反思,既然承認了私有制,承認了市場經濟,就需要我們探 討總結出一套符合歷史發展的、適應時代變革的市場經濟的理論觀點,來指導現時代市場經濟的改革實踐。
縱觀中國社會發展的現狀:改革開放不僅給中國的經濟建設帶來了騰飛和發 展,也把人們從計劃經濟的“空喊政治”走向了“金錢至上”的市場,社會出現了三種現象:一種是“唯金錢論”,一切向“錢”看,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 題;一種是“唯經濟論”,形式主義的政治、脫離現實的政治、空喊口號的政治引起人們的強烈反感,社會上出現了只講經濟不問政治的思潮,形成了政治和經濟的 “兩張皮”;一種是“唯西方論”,改革開放之初,剛剛從計劃經濟桎梏中解脫出來,從閉關鎖國到打開國門,很多人陷入極端的崇洋媚外之中,認為外國的東西一 切都好,甚至連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就連企業管理都是外國的好。在這股思潮影響下,MBA進入中國并在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MBA”熱,幾乎每所大學都辦MBA班,大家都爭著讀EMBA,把MBA變成了“鍍金”,當成了“招牌”,作為了炫耀的資本,成為了提拔升官的條件,沒有人深入研究中國管理,而是直接把MBA拿過來,當成我們管理學院的課程。試想,MBA進入中國近20年,究竟有多少人學了MBA以后,指導企業發展壯大的?又有哪位中國企業家是讀MBA以后取得成功的?MBA里面既沒有中國特色、也沒有中國國情、更沒有中國文化,讀再多的MBA也解決不了中國企業發展的實際問題。中國是歷史文化最久遠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中國是世界制造業大國,有著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改革開放初期學習國外的模式可以理解,但是,改革開放30多年過去了,我們為什么還在沿用西方的管理理論?為什么還要按照資本主義國家的理論來指導和發展社會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出現經濟危機的西方國家不正是MBA的發源地嗎?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該總結出一套適應市場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理論體系。
分析國際市場競爭的形勢: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迫切想通過敞開國門盡快融入 全球經濟,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有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和個別高官就經濟而經濟,主張中國做“世界的加工廠”就行了,不要再提“民族工業”了。面對社會 上的崇洋媚外,面對經濟繁榮背后民族精神的缺失,面對有些官員、理論家、經濟學家似乎丟棄了《政治經濟學》這個共產黨人的傳家寶,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 我們用市場換技術,用資源換外匯,用優惠政策換政績,用廉價勞動力換投資,用土地換GDP,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些在改革開放初期可以理解,但現在我們已經有了經濟基礎,不能再這樣持續下去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西方發達國家靠金融業、房地產業這些“虛擬經濟”帶動了經濟發展,但也因此造成了經濟危機。中國是13億的大國、13億的大民族、13億的大市場,中國經濟發展離不開基礎工業,發展金融業、房地產業固然重要,但國家真正GDP的 增長必須靠發展基礎工業。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發達國家為了遏制中國的快速發展而設置了“技術壁壘、反傾銷制裁和打壓、跨國集團對資源的控制和侵略、品 牌剝削”的“四座大山”,加劇了國際市場的貿易爭端和摩擦。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是強權經濟、強權軍事支撐強權政治。因此,我們的“虛擬經濟”不能再“虛 擬”下去,到了該解決“實體經濟”發展問題的時候了。當前,我們受到沖擊最早、最大的莫過于勞動密集型、行業門檻低的制造加工業,而與國外企業最大的差距 與其說是在技術上,不如說是在管理上。中國要想在世界上具有話語權,必須在經濟崛起的同時實現強大的思想崛起。改革開放已經30多年,中國經濟發展不能再沒有自己的理論和自己的管理,不能一切按照國外的理論和方法走下去,必須創造出中國人自己的管理理論、管理方法,才能指導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下去。
中國第一代優秀企業家,雙星集團總裁汪海最早認識到:中國發展市場經濟需要政治經濟相結合,需要一種全新的理論來引導和解決人們思維觀念的問題,人心浮躁的問題,雙星最早在上個世紀80年 代就提出了“創名牌是市場經濟中最大的政治”、“用好錢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總結了自己的管理方法——“雙星九九管理法”和自己的企業文化理念—— 人稱“汪海語錄”,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正是中國市場經濟管理理論的雛形;當大家都沉浸在發展“虛擬經濟”的熱潮中,汪海卻一直堅守于“實體經濟”,帶領雙星 人在國有3000家 制鞋企業紛紛垮臺倒閉的背景下,實現了“一支獨秀”,最早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最早獲得“專業運動鞋”、“旅游鞋”、“皮鞋”、“輪胎”四個“中國名 牌”,成為橡膠行業唯一同時擁有四個中國名牌產品的企業,并從給人做鞋成功轉型到給汽車做“鞋”,產業鏈延伸到機械、熱電等23個產業,創造了“小吃大(做鞋的兼并做輪胎的)、快吃慢(發展快的兼并發展慢的)、國有吃國有”(國企雙星收購國企東風輪胎)的新奇跡,生產出世界第一條彩色輪胎,世界第一臺四模硫化機,中國第一條具有自主產權的“V” 法造型線,中國第一臺不銹鋼帶拋丸清理機,中國最大的樹脂混砂機,鞋業和輪胎同時實現了膠料“由冷到熱”的工藝革命,并實現了工藝零距離,創造了制鞋業世 界上用人最少、效率最高的流水線;研發出神六、神七航天鞋和頂尖靚麗時尚個性化鞋,在全球高端市場上揚中國名牌之威……
所有這些正是對小平同志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企業中的具體實踐。
汪海結合近40年 探索的諸多管理理論和創造民族品牌的實踐經驗,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實事求是”的標準和原則,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儒、道、佛“行善積德” 的精髓思想作基石,“繼承傳統優秀的,吸收外來先進的,創造自己特色的”,不斷總結提煉市場經濟的思維觀念、市場經濟的企業文化、市場經濟的管理理論,創 造出市場經濟的ABW理論。
在全球經濟高度融合的新形勢下,中國經濟要強盛,基礎產業要發展,需要弘揚民族精神,需要發展民族經濟,更需要一大批民族企業家,而汪海的ABW理論正是中國“實體經濟”成功的管理理論。
讓我們來共同解讀汪海的ABW理論九個方面的完整體系和豐富內涵。
ABW理論的基本框架
1、ABW理論的含義
繼承中國傳統象形文化,以民族文化智慧和獨特的民族精神為內涵,形成了汪海的ABW中國式管理理論。
A就是老大,英語26個字母A是第一個,我們中國人也說它是老大、第一、塔尖。寓意中國的企業家和企業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更全面,敢為天下先,勇于爭一流。
B由兩部分組成,拆開就是1和3,就是13億的大國、13億的大民族、13億的大市場。“1”像頂梁柱,寓意我們企業家要有頂天立地的精神,要有市場經濟的“三性”觀(個性、人性、黨性),“3”形似人俯身彎腰,寓意企業家要腳踏實地,扎扎實實,才能把企業搞好。
W形似雄鷹展翅,W也是汪海名字的第一個字母,寓意企業家帶領他的團隊搏擊長空,永不滿足,敢于挑戰。
2、ABW理論的基礎
“八個字”:實事求是、行善積德。
“一句話”: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企業。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行善積德”是中國傳統文化儒、道、佛三大文化核心的匯成。
雙星認真踐行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立足實際,走出了一條具有雙星特色的社會主義國有制造加工業成功之路。
3、ABW理論的主線
市場經濟的新“三民主義”:民族精神、民族品牌、民族企業家。
市場經濟需要振奮民族精神,創造民族品牌,培育民族企業家隊伍,以此發展民族工業,振興民族經濟。
4、ABW理論的核心
ABW理論的核心就是人。
不管是什么樣的管理,都需要人,我們的管理核心要解決人的問題。“管人是高科技的高科技”、“人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靈魂”、“打一場商戰中的人民戰爭”。
5、ABW理論的精髓
繼承傳統優秀的,吸收外來先進的,創造雙星特色的。
繼承傳統優秀的:繼承民族文化優秀思想所倡導的“行善積德”。
吸收外來先進的:借鑒國內外一切有益于企業發展的管理經驗。
創造雙星特色的:在繼承傳統優秀、吸收外來先進的基礎上,提出了“干好產品質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積德”、“今天不創新、明天就落后,明天不創新、后天就淘汰”、“企業什么都可以改革,唯有質量第一不能改革”等文化理念,創造出一套獨具雙星特色的管理理論。
6、ABW理論的特色
政治經濟一體化。
政治和經濟從來就是不可分割的,越是市場經濟越要講政治,“創名牌是市場經濟中最大的政治”,“創名牌是最好的愛國主義”,“用好錢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
7、ABW理論的原則
跟著市場走,圍著市場轉,隨著市場變。
“市場是企業的最高領導”,“市場是檢驗企業一切工作的標準”,“市場無止境、管理無句號”。
8、ABW理論的方法
堅持文化的領先、全員的創新、管理的創新、制度的改革、獎罰機制等五個方面相結合,采取了文化管、承包管、嚴管理、細管理、用錢管、誠信管、用情管、競賽管,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創造了“自己管、自己干、自己減、自己降”的家庭消費式管理。
9、ABW理論的目的
挑戰市場、決戰市場、打贏市場。
企業吃的是市場飯,端的是市場碗,只有在變化無常、起伏不定的市場中挑戰市場、決戰市場,才能打贏市場。
五大戰略: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差異化戰略、“雙鞋聯動”戰略。
十八個戰術:(1)文化是靈魂;(2)理論是指南;(3)戰略是龍頭;(4)機制是動力;(5)領導是榜樣;(6)創新是活力;(7)制度是天條;(8)質量是生命;(9)成本是關鍵;(10)細節是藝術;(11)競賽是杠桿;(12)環境是基礎;(13)親情是紐帶;(14)錢管是保證;(15)名管是升華;(16)考核是措施;(17)市場是標準;(18)企業家是核心。
“越是民族的、越是自己的、越是最好的”。汪海在一個企業干了近40年的廠長書記,經歷了市場經濟的各種變化和起伏,在最早創出“雙星九九管理法”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并運用ABW管理理論,創造、發展、壯大了民族品牌,為中國人爭了光,為中華民族爭了氣,也為搞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企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