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忠、義”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儒、道、佛”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化表現形式,是構建、維系血緣關系和社會關系的一種特殊情感。五千年來,“孝、忠、義”的觀念規范著人們行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和道德良心之本。
“孝、忠、義”的繼承和發展不僅是當前構 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更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我們看到:在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由于“孝、忠、義”傳統道德的缺失,導致一些人的精神 信仰和理論追求出現混亂,一切向“錢”看、一切以利益為紐帶成為當時人們做人做事的標準,代替甚至超越了人品、道德和良心。我們認為,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僅 需要現代化的技術和管理,更需要以“孝、忠、義”為核心的職業道德水準的提升,沒有“孝、忠、義”良好道德風尚的市場,只能是一個沒有公平競爭的市場,是 一個充斥著欺騙和訛詐的市場,因此“孝、忠、義”的繼承和發展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
雙星在這個時代變革中,第一個繼承發揚了 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大膽汲取“儒、道、佛”文化的精髓用于現代企業管理當中,創新并創造了獨具雙星特色的發展理論,形成了以“孝、忠、義”為核心的企業新 思想和新文化,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企業發展中煥發出時代的新活力和原動力,并以此教育員工自信、自強、自律、愛業、敬業、樂業,讓更多的雙星人明白:企 業和品牌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不僅給了我們衣食之用,還給我們提供了施展才干、成就一番事業的用武之地,激發了廣大員工的創造力和凝聚力,廣大員工本著“對 企業負責”的精神,誠信做人,努力做事,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用工作業績來回報雙星、感恩總裁,使雙星在中國國有制鞋企業都垮臺的情況下實現了“一樹獨 秀”,發展成為目前擁有鞋、輪胎、機械、服裝、熱電、印刷等23個產業的特大型企業集團,創造了中國傳統制造加工業發展的新奇跡,走出了一條繼承、發展和創造中國特色“孝、忠、義”傳統優秀文化用于現代企業管理的成功之路。雙星的成功證明,即使在市場經濟存在殘酷的競爭當中,企業發展仍然需要“孝、忠、義”傳統優秀文化的發揚光大。
“孝”字為先
“孝”是華夏民族固有的道德傳統,是傳統 社會的基本道德,它深入民心,難以動搖。儒家講的“孝道”,是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同時還強調:老師的恩德與父母的恩德是一樣的。從“孝”字的構成來 看,上面是個“老”字,下面是個“子”字,寓義沒有老就沒有子,老和子是一體的。孝是人類的本性,是做人的基礎,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就應該盡孝,換句話 說,在市場經濟當中,企業和員工、品牌和代理也是一體的,員工依賴于企業,代理依賴于品牌,企業和品牌就如同父母,員工和代理就好比子女,當企業和品牌給 自己帶來利益時,回報企業、回報品牌也是“盡孝”的體現,也屬于人的本性。
那么,到底應該怎樣理解市場經濟的“孝道”?
市場經濟的“孝道”首先表現為感恩。因為 企業是你生存的“家”,品牌又哺育培育了你,企業家又教育培養了你,你才學到了知識,有了才能,所以當你成長為企業的有用之才時,你就應該對企業、對品 牌、對有恩于你的企業家報恩,就應該用你的才能和良心來感恩品牌、感恩企業、感恩企業家。感恩體現了人們盡孝的本性。
市場經濟的“孝道”是對社會公德負責,是 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性、民主性、情感性和互益性,它所體現的不單純是對父母長輩的盡孝,也是對恩惠自己的品牌、企業和企業家的盡 孝,它源于傳統的“孝文化”,又高于傳統的“孝文化”,同樣是當前先進文化的核心。
雙星將“二十四孝”搬進企業,目的就是將“孝文化”注入現代企業管理,成為企業文化的組成部分,讓廣大雙星人“在家當孝星,在企業當明星”,樹立了以工作成績、經營業績回報品牌、回報企業、回報企業家的新的“孝文化”思想。
“忠”字為本
縱橫古今,“忠”字為本。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忠于國家,忠于民族,已經成為民族精神的根基,成為做人做事的標準。那么,雙星人在市場經濟當中,又是怎樣理解“忠”的?
我們認識到:忠于企業,熱愛崗位,回報名牌,為企業和名牌樂于獻身,甘于奉獻,與名牌緊密聯系在一起,獻身所從事的企業和職業,這叫“忠”。
雙星之所以經過30年多改革、30多年奮斗、30多年發展、30多 年輝煌,就是因為有汪海總裁這樣一位忠于黨和國家、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致力于發展民族品牌的民族企業家,同時還有一支忠于雙星品牌、忠于汪海總裁的骨干 員工隊伍,這是雙星在競爭性極強的行業中“一枝獨秀”的主要原因。包括很多代理紛紛加盟雙星,一直忠于雙星,看重的也是汪海總裁高尚的道德人品,看重的也 是汪海總裁用一生心血締造的雙星品牌,并能夠在完成個人積累后,把雙星事業作為自己的事業來做,開始進高端、樹形象,加大對品牌的投入,使雙星在市場一線 直接和國外品牌抗衡,這才是雙星人的“忠”。
我們認識到:忠是做人的標準,是人類寶貴 的精神財富,是一個人道德、良心的最好體現。在市場經濟中,靠企業、靠名牌、靠企業家走向成功的人,在企業改革需要你暫時犧牲一點個人利益時,為了品牌的 長遠發展,為了企業大多數人的利益,你應該全力支持,無條件地服從,這才是市場經濟的“忠誠良將”,也是市場經濟中做人的新標準和新原則。對雙星名牌和汪 海總裁不負責任,只考慮個人怎么發財,不考慮名牌長遠發展,誤認為“自己能有今天,是自己本事大”,忘記了自己今天發財靠的是雙星品牌的知名度,靠的是汪 海總裁給的好政策,結果做了忘本的事,說了忘本的話,成了忘本的人,違背了做人的基本和標準,這是最大的不忠。
我們認識到:市場經濟應該是忠誠經濟,忠 是道德的體現,是社會進步的需要,不忠就是對道德、對品牌、對恩人的背叛。但是,在雙星發展需要大家為企業、為品牌、為總裁繼續做貢獻時,將雙星和總裁對 他們的培養拋之腦后,凡事都以“我”為核心,什么好處首先想到的也是自己,這些表現都是對傳統“忠”字的背叛。
“義”字為重
“義”是公道,是情義,是盡責,重在有“義”是市場經濟的經營之本。
說“義”是公道,就是要講道義,主持正 義,合乎公眾利益。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儒、道、佛”的核心思想是“積德行善”,這本身就是主持正義,任何不站在正義角度上的人和事,都會被人們視為 “缺德”,并受到道德法庭的審判。做人做事如此,市場經濟同樣如此,同樣需要正義和公道,公平競爭、操守正義是建立良好經濟秩序的基礎。
市場經濟的“義”是經營者相互之間的情義 和信任,不是去欺騙誰和訛詐誰,集團這些年改革的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歷來都是為了雙星品牌的發展,為了代理商和連鎖店的利益,這個指導思想過去、現在、 將來都不會改變,這是正義之舉,所以雙星才能夠大發展,廣大代理商和連鎖店才能夠都發財。
說“義”是情義,就是人與人之間要講友 情、講義氣,不管是同事之間、朋友之間、親屬之間、上下級之間,要想彼此了解,相互融洽,共同干事,都要重情有義,“義”字為重。雙星在企業管理中一直注 重培養這種情感,汪海總裁也一直強調“主要領導心里要裝著員工和代理,每到一處都要了解代理和員工的難處,使廣大代理和員工從心里感到‘跟著雙星干有奔 頭、有希望’”。
說“義”是盡責,就是人人要講誠信,盡責 任,這也是“義”的基礎。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大到企業與企業之間,小到品牌和代理之間,講誠信、盡責任都是相互信任的基礎。大家愿意做雙星名牌的代理, 購買雙星名牌的產品,是因為大家信任雙星名牌,信任汪海總裁,汪海總裁也給大家做出了好樣子。
所以說,市場經濟更需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傳 統優秀文化——“孝、忠、義”文化,任何不孝、不忠、不義的行為都不是長久之道,早晚要受到良心的譴責和道德的審判,早晚都要隨著信譽的倒塌而一敗涂地! 因此,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孝字為先,忠字為本,義字為重”,要用人類盡孝的本性創造和諧,用以忠為本的標準忠于企業、忠于品牌、忠于有恩于自己的 企業家,用重在有義的經營構建良好的市場秩序,真正把自己錘煉成市場經濟的“忠誠良將”,爭取用二到三年時間重新打造雙星作為國內一流品牌的形象,在競爭 激烈的市場當中重振雙星輝煌,實現“雙星發展,代理發財”的長久戰略發展目標。